2006年11月2日 星期四

光與影 皮影戲

皮影戲

一、製作紙偶
從上次在院子玩鏡子找影子的遊戲過後,
孩子經常在教室尋找東西的影子。
我將這個活動延伸到皮影戲。

我先請孩子剪自己的紙偶,
然後用一根棒子黏在上面,
架上幻燈機,就可以形成簡易的皮影戲台了。

2006年10月13日 星期五

戶外活動到插角國小-金敏分校

上午戶外活動到插角國小-金敏分校,受到陳明啟主任熱情的招待。他帶孩子參觀校園,實際參觀哥哥姐姐的教室,安排老師教導氣球的遊戲及飛機的製作。孩子手裡、心裡收穫滿滿,像家一般的金敏分校,已爲孩子的心中留下一塊對於小學生活幢景的沃土。

2006年10月4日 星期三

兒童文學教學手記(5)

兒童文學教學手記(5)
日 期:2006 / 10 /3(二)

只剩上卿的故事未說,我請上卿上來說自己的故事,他嘟嘟囔囔直問,為什麼要說。我說,我要每個人都學習將自己的故事說給別人聽。上卿還是擔心在人群面前唸故事,知道他口拙,但可經由漸進的練習,以口語表達想法,雖然剛開始會慢些,無妨,這個過程有其必要。上卿一字一句慢慢念,遇到不會讀的字,我幫忙。我想,他擔心的就是這個。

孩子對上卿《顏色工廠》故事的看法
上卿的圖像色彩繽紛,與其他人的作畫方式不大相同。
我問衣荷的看法。衣荷喜歡第二張,因為很多顏色。
岳辰喜愛第一張,因為有很多混色。沒錯,這張顏色混得特別,感覺柔軟。
佑佑欣賞第八張的內容:
太陽升高了,太陽一直照,照到地面燙燙的。

2006年10月2日 星期一

百鳥朝梅柱


三峽祖師廟內鳥柱介紹

祖師廟石雕的代表作,在於中殿正面的三對石柱,最中間的一對為雙龍蟠繞的八角柱,其雕刻分三層,雕工精緻。次一對為百鳥朝梅,圖樣為李梅樹所創作,每柱各有五十隻姿態不同的鳥,棲息于一株老梅之上,一對正好兩株老梅百隻鳥。最外一對石柱為雙龍朝三十六關將十八騎。





行前老師跟孩子說了「黑臉」祖師的傳說,
走到正殿前直望祖師爺的臉是不是黑的。

玩影子遊戲




教學側記之一
日期:9月26日
上午帶孩子玩影子遊戲,
我問:「什麼時候會有影子?」
柏諭急急的說:「晚上,晚上才有影子。」
衍廷附和的說:「對!晚上我騎腳踏車影子會跟著我。」
其它孩子也點頭同意。
柏諭接著又說:「而且影子會一直跟在我後面」

2006年9月21日 星期四

教學主題(我的身體)_魚的骨頭跑出來了

前幾週我們進行身體的外觀,
孩子比較容易理解。
這週我們進入「骨骼」,
在想,如何讓孩子理解這
「撐」起人體的架子?


我請阿姨幫我蒸熟一條魚,
先從魚骨頭看起,
再將此概念轉介入人的骨骼。

教室裡哪裡有圓

進行過福祿貝爾的第一恩物(六色球)後,
我請孩子找找看,哪些東西比六色球更圓,
意即,比六色球更接近真正的圓。

找找看,教室裡哪裡有圓


製作蓋圓形的顏料
先倒紅黃藍三厡色


2006年9月12日 星期二

色彩的內在本質

為何色彩經驗對人類(尤其是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如此重要?
對幼兒而言,外在和內在世界的經驗是很難分離的。孩子們不僅看到色彩,同時也感受到色彩的本質,他們在自己身上感受到色彩本體的特質,甚至對色彩此種非物質性存在的本體有所知覺。此種知覺隨年齡的增長逐漸消失,當孩子達到入學年齡時,他們對色彩的感受力已經消退,而僅僅將之視為附著於物體表面的事物(如「藍色」的球、「紅色」的屋頂)。因此,孩子們對於色彩不同特質及影響的感受,也隨之萎縮,而靈魂之窗也未能進一步開拓。


一種顏色如何遇見另一種顏色?新的顏色如何出現?會出現什麼樣的圖形?孩子們運用想像力,在圖畫中看到了各種不同的事物。我們可以讓孩子把玩不同的色彩,因為他是隨著自己內在的成形力量,將色彩一一畫上。他快樂的將一個顏色加在另一個顏色的旁邊,不「代表」任何意義,但卻伴隨著直覺的目標,這是因為孩子發展出「將色彩一一畫出」的美妙直覺方法。


當孩子用水彩畫畫時,他會想畫自己眼睛看到的世界:樹木、房子、街道、車子、飛機、動物、人群、以及太陽、月亮和星星。孩子們並不覺得用水彩筆「複製」這些東西有什麼困難。相反的,水彩筆沾濕的顏料,更可以讓孩子將想像的圖像畫於紙上。用這樣的方式來畫畫,孩子才不會覺得被強迫使用明確的形狀、精確的形式,或"正確"的顏色,而拘泥於「正確」中。
色彩本身鼓勵孩子去畫畫,色彩很快的就給了這張畫某種心情,孩子從這種心情中,找到屬於該畫的圖形。繪畫主題的轉換,不應由外在決定,而應取決於色彩本身。漸漸地,藍色後退,沒入遙遠之處,紅色和黃色卻向前伸展。如此,色彩透視感發展出來了,而這種感覺也為後來的幾何結構透視法奠下了基礎。如果孩子沒有事先發現強烈的色彩透視感,就學習一般的透視法,對它們的學習是有害的。

摘自華德福教學的水彩教育《彩繪童年》

2006年9月11日 星期一

教學主題《氣象》_光的折射



課堂上進行行星的時候,
常常看見孩子在角落
將不同的東西當作行星,
在太空中運行。

偶然間,看到幾個孩子利用光線的折射,
把印在繪本書皮上的「得獎獎牌」當作太陽,
在牆上做出閃閃耀動的太陽。

2006年9月10日 星期日

新心璀璨_台灣珠寶金工創作展

大家搭捷運去看 衍廷爸爸媽媽的展覽
--------台灣珠寶金工創作展


衍廷的爸爸媽媽在台北車站藝術文化走廊,
展覽他們的創作作品,邀大家去看。


這是一個特別的經驗,
就是看到熟悉的人的家人,
在另一個地方出現,

2006年9月6日 星期三

大班教學主題《氣象》

這學期的活動主題是《氣象》。

課程的開端,我將幼教之父-----福祿貝爾的「恩物」
納入課程中,與自然界的星球相對應。

福祿貝爾所設計的恩物,
由球體發展到立方體,到圓柱體,
都是根據物體的三原形理論。

幼兒在啟蒙過程中,不只接受人為環境,
也實際接受自然環境的影響,

兒童文學教學手記(1)

兒童文學教學手記(1) 日 期:2006 / 9 /5(二)

今天這班的孩子是新的班級,成員大都是一二年級的孩子。一半以上的孩子在幼兒時期都有創作繪本的經驗,創作的膽量和想法,皆具雛型,需要的是多看、多想、多討論、多觀察別人的作品,然後將自身的經驗和想法以各自的手法表達出來。
孩子初進教室,汗流滿頰,讓他們喝個水休息一會兒後,請他們選一本他們要說給別人聽的圖畫書。上卿說:「可是有些字我不認識。」我要他們放心,選一本書只是要讓大家看看你選的是什麼,告訴大家這本書的主要角色是什麼就可以啦!孩子湧向書架,選他們比較熟悉的書,準備介紹給別人。

岳辰挑了《消氣的飛船》
佑佑挑了《頑皮公主不出嫁》
恩雅挑了《小蠑螈睡哪裡?》
舒晴挑了《劍龍的戰爭》
政廷挑了《奧莉薇》
上卿挑了《老鼠娶新娘》

2006年8月6日 星期日

親密的危機

文/黃惠娟
  現代的有錢父母捨得花錢請印傭、補英文、上最貴的安親班,卻沒時間陪孩子……他們以為已經給了孩子全世界,卻為何最終失去孩子的心,也輸掉孩子的競爭力?
  每天晚上,小學二年級的Angus,都必須坐在桌子前面,做一件一般小學生不會做的事情:撿綠豆。她把一顆、一顆的小豆子,從一個碗裡撿起來,放到另一個碗裡。綠豆很小,反覆的做很無聊,有時候Angus會哭著跟媽媽說:「我不要撿了!」媽媽有時候會把綠豆改成花生米,但是Angus還是要每天晚上撿豆子。  這不是個虛構的童話,也不是個虐兒的故事。撿綠豆,對於Angus是非常重要的訓練,因為他的手指肌肉缺乏拉動,不聽大腦指揮。
Angus的媽媽,在安泰人壽工作的李小姐,在孩子一歲的時候,就請了一位外傭打點家中大小事;Angus吃飯太慢,泰傭會餵;東西掉了,泰傭跟在後頭收拾;Angus出門時往板凳一坐兩腿一伸,鞋襪就自動套上腳。爸爸雖曾提議要讓孩子學習自理、做家事,但媽媽卻以「請傭人卻不讓他做事太浪費了」的理由峻拒。一路被伺候長大的Angus,上了國小後,先是安親班老師發現她的功課總是做不完,隨後級任老師也發現,她寫字速度慢得異常,後來醫生檢查,才發現Angus是因為太少自己動手,出現了手指肌肉無力的問題。Angus也因此挫折不已,開始頻咬指甲,越來越排拒寫字……
  為了矯正這個症狀,李小姐現在每天要親自陪孩子做撿綠豆遊戲,工作則形同半停擺狀態,彷彿過去少陪的時間要一一補回似的。更沒想到,矯正半年後,卻又發現Angus還得了ADD(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更令她擔心的是,小Angus一歲的弟弟也同樣有手指拉動不順的問題。
讓她不禁反省自己過去讓外傭照顧孩子的決定是不是錯了。

‧第一種代理父母:外 傭(孩子語言表達、自理能力出狀況)
  三十五歲的單親媽媽溫于惠經營一家廣告公司,也有一個寶貝女兒Luka。溫于惠平日以賓士及富豪汽車輪流代步,對Luka也從不吝嗇。再一個月即將滿五歲的Luka,每星期會收到媽媽送的一個芭比娃娃;她就讀內湖區最貴的全美語幼稚園,每月光是學費就要交掉兩萬二,為了讓她擠入即將開張的明星學區麗湖小學,還在內湖買了新家。
  溫于惠什麼都幫孩子預先規畫,唯一做不到的,是擠出多一點時間陪女兒,只能請個印傭二十四小時陪伴。Luka快三歲才會說話,雖然印傭走後Luka不再老是一開口就嘰哩咕嚕冒出印尼語,但幼稚園老師還是發現,一串英文字到她口中,不論怎麼努力,就是不容易發清楚;心一急,唾沫就會細細流出,反而招致同學無情的取笑。
  有錢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環境,卻沒時間陪孩子;在台灣進入少子化的年代,父母可以給孩子的時間卻反而變少。據主計處估計,台灣雙薪家庭(即夫妻兩人皆工作)占所有家庭戶數的四四‧二%,若再加上超過一成的單親家庭,可以說有五成以上的家庭,極難全心照顧孩子。有錢無閒的父母湧現,各色「代理父母」也出現在我們社會,開始提供各色養育孩子的服務。

2006年8月3日 星期四

兒童工房手偶故事屋演出消息


我們應三峽圖書館之邀,
在「傳送書香情,捐發票換好書」活動中,
演出手偶故事劇「阿雀奶奶」。
整齣戲以獨居老人和動物棄養為主軸,
以華山基金會關懷老人繪本「阿雀奶奶」改編。


現場同時可以5、6、7、8月份的發票,
20張兌換一本二手書。
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2006年8月2日 星期三

2006秋_教學計劃

開學囉!
在這裡談一下我們這學期的教學計劃。

整個教學分為下列幾大方向:
語文、數學、自然科學、藝術、烹飪、體能、戶外活動,
當然,所有這些都是以「品格教育」為基礎。

語文
教學主題:
小幼班是「我的身體」,
中大班是「氣象」。

2006年7月26日 星期三

2006年6月27日 星期二

天方夜譚 _道具與服裝製作

每年畢業演出前夕,
老師都會和孩子一起製作道具和衣服。

市面上不是很多現成的東西可以買可以租嗎?
為什麼要這麼麻煩?

沒錯,用買用租都很方便。
但在教育的觀點上,
自己動手製作道具和服裝,
有無可取代的意義。

2006年6月8日 星期四

2006花蓮東海岸畢業旅行

畢業旅行與教學的關聯:

每逢遇到特別的節日或事件,我們就將教學與活動發生關聯。
只因學習必須與生活發生關聯,才能產生意義。
唯有「有意義的學習」,才能內化成恆久的知識,成為下次新知進入的基礎。
每年畢業旅行前夕,
我們將語文、數學、地理、自然和生活常識,
策劃整編成一系列相關的教學,
製作成學習單,作為行前手冊。
待孩子身歷其境時,才能對所見所聞產生「知覺」。
唯有具備知覺,學習才有可能。

2006年6月6日 星期二

數學文化,親子開發

數學是什麼?數學教育的目標在哪裡?也許應當再加一問:教育的目標是什麼?這三個雖是大得只能問而不能答的問題,卻是為人父母者在處理孩子的就學事務時,不能不思考,不能不一再思考的。

數學是什麼?數學是可以談的東西嗎?數學是可以想的。

數學可以慢慢想,多方面猜測,猜錯了沒有關係,想了又想,想好久還想不起來沒有關係,想煩了,打定主意,不再想它,可是轉一念又回頭來想,它就在原處等著你。

對數學,可以有什麼感覺,撇開好感與惡感不說,對數學可以有像音感、美感、正義感、平衡感….,那樣的感覺嗎?正是的,「數學是什麼?」這個問題必須緣感覺來處理,沒有了感覺,教科書、百科大典、定義、定理、公式…..全都無濟於事。

至於數學教育的目標,自然就在幫助孩子「製造」感覺,製造:數感、量感、形感….,讓孩子得以在言之有物、思之成理的感覺中,學習數學世界的遊戲規則。

學習數學就和學習母語、學習走路一樣,非常自然,不勞我們對他說:數學是科學之母;不需要我們提醒他:孩子,你是二十一世紀的公民;也無需開長期支票:等體你長大就會用到。

2006年5月31日 星期三

鳶山下的子民-- 三峽龍舟賽



接連三年,廟前龍舟賽,各鄰里組隊參加
豪雨數日後,端午前夕竟奇蹟的放晴。
和去年的懊熱不同,今年氣候多雲有風,
是個划船賞景的好天氣。
我們帶著畫臉器具,
上橋為過往的孩子作畫,
遙想屈原風骨,共度2006端陽。


2006年5月24日 星期三

讓音樂參與我們的人生(一)



許多人的人生,
幾乎與音樂不相干。
音樂對許多人而言,
常常是慘痛的經驗。

如果可以讓音樂參與你的人生,
人生將會很飽滿!

又如果因你的享受音樂,

2006年5月23日 星期二

轉念回頭,它就在原處等我

轉念回頭,它就在原處等我
文 / 邱惠瑛

主婦聯盟董事長來電,要我寫一篇關於「親子數學」的稿子給基金會,恰逢年末,動手將前一年記事本上要留存的資料,謄寫在新記事本上。

數學是可以想的,可以慢慢想,多方面想猜測,猜錯了沒有關係,想了又想,想好久還想不起來沒有關係,想煩了,打定主意不再想它,可是轉一念回頭來想,它就在原處等著你,….

筆記上端端寫著幾行字,看了好笑,彷若宣示我和「它」的關係。

1994年,在辦一所體制外小學過程中和「親子數學」初遇,當時常見邱守榕老師肩負大包小包東西,匆匆來匆匆去,不知在幹麼!印象中她一急起來,就要以天下為己任。冷眼看她忙進忙出,我那四年級的女兒也如同我一般,對她的「大包小包」冷眼相待,死不肯進她教室。

2006年5月18日 星期四

壁畫 --- 向自然借景

壁畫 --- 向自然借景

進行了數個月《植物與昆蟲》主題,
孩子對也外的花草蟲蝶從陌生到熟悉,
到可以輕易辨識出牠們彼之間的異同。
教室的大牆一直都是孩子的畫布,
一天早晨,我和孩子將大紙貼在牆上,
想讓孩子將他們日日談論的東西畫在牆上,成為好看的壁花。
看著孩子專注站在壁前作畫,
長長午後,竟有種沉靜的流動。
孩子的畫怎麼看都好看,

2006年5月9日 星期二

恭賀_本園為臺北縣九十四學年度之評鑑教保績優

恭賀

本園為臺北縣九十四學年度之評鑑教保績優


謝教授帶領各所園長來學校參觀
邱老師為大家做教學介紹與說明



 

2006年5月4日 星期四

關於《天方夜譚》戲劇採用音樂

關於《天方夜譚》戲劇採用音樂
柯特爾比ALBERT W.KETELBEY (1875 ~ 1959)的音樂
柯特爾比生於1875年的伯明罕,是位英國通俗古典派的作曲家。他的傳世作品都極具東方色彩。




第一幕 波斯市場(In a Persian Market)

˙誰能不被那奏起由遠而近的駝鈴聲吸引,幻想著一排排駱駝商隊,馱著貨物搖搖晃晃從沙漠走進市集,猶如《天方夜譚》中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的情節。隨著駱駝商隊進場,是一群高唱「憐憫我吧,阿拉真主」的乞丐聲,他們在人群中來來往往增添一股熱鬧的氣氛,也帶來一陣喜氣。公主不願錯過這繽紛的市集,乘著轎子在柔情似水的弦樂中出現。然後雜耍的戲團、舞弄眼鏡蛇的魔術師紛紛登場,把場面舞弄得熱鬧非凡。此時,酋長的行列出現了,號角和駝鈴莊嚴經過市集後,乞丐繼續他們的歌聲。公主看完熱鬧,乘著轎子緩緩離去,最後剩下駱駝商人做完交易也整裝待發,繁榮的市集漸趨平靜。最後轟地一聲巨響,柯特爾比將此曲做了一個象徵性的結尾。

2006年5月1日 星期一

共構2006˙夏季《天方夜譚》的舞台

前言
《天方夜譚》就像《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般,伴隨許多世代孩童的成長。如往年傳統,我們在學期中,就會和孩子一起收集資料、佈置情境、安排劇情、選擇角色、音樂配置和製作道具,一起組構出2006夏季期末大戲----《天方夜譚》。
今年畢業典禮暨期末戲劇活動預定七月一日早上於三峽建安國小的螢光劇場舉行。



關於《天方夜譚》The Arabian Nights的故事來源

《天方夜譚》成書過程歷來眾說紛紜。據說書中的許多故事起源於印度,公園三世紀游梵文譯為波斯文,六世紀又譯為阿拉伯文。它最初的編纂者是著名的伊拉克史學家兼詩人海斯理雅。他在十世紀時從當時的波斯故事集中選取部份,加上一些民間流傳的奇文軼事輯錄成書。之後,隨著阿拉伯人東爭西討,故事傳入阿拉伯,並逐步阿拉伯化,內容越來越豐富,篇幅也隨之增加。起先在口頭上流傳,到了十六世紀才有了基本的形式。在漫長的成書過程中,不斷注入新內容,使全書保留各個時代不同的色彩。


2006年4月28日 星期五

肢體與音樂教學觀摩現場



時 間:5月1日(星期一)早上10:00~12:00
地 點:兒童工房幼兒園綜合教室


教學觀摩現場




紀錄片《綠的海平線》巡迴放映活動

廣告 ˙廣告

紀錄片《綠的海平線》地方巡迴放映活動

2006 | Video | 紀錄片 | Documentary | 片長63分鐘
官方網站 | www.shonenko.com 部落格 | blog.shonenko.com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募集8,000多名台灣少年志願前往日本海軍工廠生產戰鬥飛機。紀錄片《綠的海平線》,在台灣、日本、中國等地,採訪了數十位當事人,搜尋珍貴的歷史檔案和影片,耗費四年時間製作完成。首次擔任紀錄片配音的音樂人林強,以他溫暖而誠懇的聲音,娓娓道來台灣少年工的故事……

紀錄片《綠的海平線》將在台灣各地舉行16場的放映,以下場次,將在影片播放後,舉行座談會,除了導演和工作人員將出席以外,每一個場次都會有多位元台灣少年工的阿公們與其家屬參加活動。歡迎大家來觀賞影片,並參與座談會,一同分享台灣少年工的故事!

2006年4月20日 星期四

師與徒_沖頭、急風、散介和三不合

「師」與「徒」
每月單週三下午,幼兒部和小學部的孩子,隨莊老師學布袋戲中的前後場。前場包括戲偶的操作與說白。音樂配樂是後場,後場又分文場(管絃絲竹樂器和嗩吶)與武場(鑼鼓打擊樂)。
鑼鼓經是學習布袋戲後場武場的樂譜。
孩子持續進行沖頭、急風、散介和三不合。


鑼 鼓 經

布袋戲演出分前場與後場

前場:操作戲偶與說白

2006年4月13日 星期四

哪裡有「籽」

孩子觀察著自己豆子的生長時,期盼著豆子趕快開花結果能夠生出更多種籽來。我請每個孩子選擇一種他們認為有「籽」的蔬果帶來學校。
上課時,我請孩子想想這些蔬果中「哪裡有籽?」



孩子提出生活上他們對「籽」的經驗,以及對未曾經驗事物的推測。我拿出大紙,張貼於牆上,把他們的論點逐一寫下來,透過成人筆,將孩子的口述語言轉換成書面語言,大家共同經驗語言轉換的美妙。
在過程中,大家對香蕉、辣椒、桑椹、楊桃,是否有籽而爭論不休,我為蔬果切剖的剎那美麗有序畫面感到驚顫,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在我們身邊默默含育著。
好的學習該帶著孩子經歷假設、觀察、對照、驗證,再重新假設,從他們舊有經驗中,與新經驗連結,於學習者體內共同形成一個新的舊經驗。這個歷程對我和孩子都有深刻的印象與特別的意義。

將孩子帶來的蔬果一一成列,並寫上名稱。

2006年4月12日 星期三

奧福音樂教學_肢體音樂

奧福教學簡介:
卡爾˙奧福(Carl Orff)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與音樂教育家。1924年他創立富有活動與啟發性的「奧福教學法」,立即吸引世界各國的注意,短時間內即被譯成十八種語言。奧福教學法(Orff Schulwerk)與高大宜教學法(Kodaly Method)、鈴木教學法(The Suzuki Concept)並稱為二十世紀三大音樂教學。1960年,奧地利薩爾茲堡成立了「奧福音樂學院」,作為推廣奧福音樂教育理想的重鎮。民國五十八年,比利時籍蘇恩世神父將奧福教學引進台灣。

照片說明
模仿古仔燈(燈籠)的肢體活動,感受樂曲中的小四度音程。


我當提燈籠的人,你當狗燈。



花草詩集_2

開春至今,野地提供豐富的野花草給孩子和我。在持續觀察嬉戲中,大家一起養花,一起蒔草,一起做詩,一起朗讀。甚覺愉快!這是孩子的酢漿草詩,他們熱愛聆聽同伴的詩句,享受和朋友一起做一件事的愉悅。
孩子是天生的詩作者,成人很難看到他們看到的。兒童以直陳的目光,簡潔抒發未經社會化的真實感受,恰恰符合詩中精煉和隱喻的要素。這種美好時光可能將永不再出現,留下孩子的詩作,作為今春共處的禮物。



車前草詩

車前草像翅膀一樣,可以在天上飛來飛去。(戴亨恩)
車前草的花穗直直的,像是一根一根冰棒。(賴衍廷)
車前草的葉子可以當蟲蟲的被子。(張力升)
車前草的葉子假裝是小白兔的耳朵。(湯皓鳴)

「兒童行為現象的了解與分析」座談會

社會的演變,讓現在小家庭的父母養起孩子格外孤單,如果能多了解其他家庭的育兒情形,或可幫您釐清哪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共同現象,哪些是您家孩子獨有的情形。
父母的長遠信念,關係將來養出什麼樣的下一代。
邀請您來參加這個座談會!

時 間:4月19日(星期三)晚上7:00~9:00
地 點:兒童工房幼兒園

2006年4月10日 星期一

「草仔粿」(又稱赤殼粿)



秋末雨後,鼠麴草在田埂、菜圃和野地間蔓延開來,於清明前後狂抽猛長。台灣婦女多於此時摘採鼠麴嫩葉,做成「草仔粿」(又稱赤殼粿),清明祭祖用,這就是為什麼鼠麴草別稱「清明草」的原因。




學校今春的野花草主題將鼠麴於四月初介紹,實想和孩子一起製作「鼠麴粿」,對祖先獻上恭慎之心。


阿卿婆婆的鼠麴草田

2006年3月23日 星期四

手套

《手套》是烏克蘭的傳統民間故事,有許多不同的版本,主架構不脫「一隻手套掉到雪地裡,動物鑽進去取暖」的故事,不同的是「誰的手套」和「什麼動物鑽進去」。
年幼孩子非常喜愛這類略帶誇張、可預期、重複性高的故事。孩子一次次要我重複說給他們聽,每次聽了,他們就咯咯大笑。屢試不爽!在相同的故事中,我們相遇。就像在同一條路上,遇見熟悉的景物一般,自然而安心。


我用不同的材質讓孩子製作手套,有時用紙片拼貼;有時用蠟筆彩繪;有時用不織布剪裁;有時用棉花裝飾。接著,孩子選取他們想要的動物,藏在手套裡。孩子非常喜歡將手套壓住,問別人誰跑進去了。然後小手一翻,彼此大笑開來。只要養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對這種「蓋住,翻開。蓋住,翻開」的猜猜看遊戲,百玩不厭。
這個故事是2005秋季「兒童文學」課程中,邱老師說給孩子聽的故事。孩子熱情擁抱這個故事,我就以這個故事作為藍本,與孩子一起創作屬於他們自己的小書,作為他們的床頭書,伴孩子入眠。

照片圖解

唸秦瑋辰的手套書

2006年3月22日 星期三

花草詩集_1

開春至今,野地提供豐富的野花草給孩子和我。在持續觀察嬉戲中,大家一起養花,一起蒔草,一起做詩,一起朗讀。甚覺愉快!這是孩子的酢漿草詩,他們熱愛聆聽同伴的詩句,享受和朋友一起做一件事的愉悅。
孩子是天生的詩作者,成人很難看到他們看到的。兒童以直陳的目光,簡潔抒發未經社會化的真實感受,恰恰符合詩中精煉和隱喻的要素。這種美好時光可能將永不再出現,留下孩子的詩作,作為今春共處的禮物。



酢漿草詩
1. 湯皓羽
酢漿草已經枯掉了,新的葉子長出來,枯的又活起來了。
雨,滴在葉子上。葉子像貝殼一樣,把雨滴合起來,放在地上。

2. 李昱芃

2006年3月13日 星期一

烹飪 -- 做蔥油餅

我們都知道,烹飪活動中蘊含許多數學與科學經驗,如數量、比例、膨脹、發酵、冷熱等。幾乎所有孩子都喜歡烹飪,他們對材料與成品之間的變化充滿好奇,繼而對桌上的食物產生「了然於心」的熟悉感。
烹飪是一門我們非常重視的課程,不僅是教學的原因,實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呀!


分工清潔桌面

大小孩幫忙切蔥花


和麵粉

2006年詩歌節 & 幼兒繪本創作展

日 期 / 2006年3月17日(星期五)
時 間 / 晚上7:00 ~ 9:00
地 點 / 土城南天母路6號一樓 蓋婭咖啡館(承天禪寺附近)
電 話 / 02-22690840 ˙ 0912-035-474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
我們對「文學」的欣賞,一定跟語言有關。
我們欣賞的是語言的「某種作用」。
這種「作用」高過了一般「表達情意」的層次。
這種「作用」不能僅僅只是用「傳達」來說明。

2006年3月7日 星期二

衛生所例行健康檢查行前練習


每學期衛生所都為孩子安排不同的例行健檢,健檢前我們先在學校作預備練習,比如視力檢查中的「E」符號的缺口方向,以及聽力篩檢中的「左」、「右」方向的練習,以免小小孩當場不知道醫護人員的指示。
本學期衛生所例行檢查安排於95年3月10日(星期五)早上,健檢項目有「基本健康檢查」、「斜弱視檢查」與「聽力篩檢」。

聽心跳與胸腔



講解健康檢查的步驟


木工--「學習者」與「物」之間

木工有如騎車與游泳一般,旁人只能告訴當事者一個大概,其餘就得靠「學習者」與「物」之間,因長期接觸而培養出的協調與默契了。孩子的木工課程涵蓋「釘」、「槌」、「拉」、「拔」、「扭轉」、「連結」、「構思」、「選擇」和「創作」。

這個頁面我們將展示2~11歲孩子的作品。
對年幼的孩子而言,這種經驗是提供「人」與「物」之間發展「協調與默契」的時候,就如同「騎車」與「游泳」,除了自己,沒有人可以感覺你的感覺。一但有了知覺,便終身不忘。
請不要忽視這種看似「隨意釘」與「隨意做」的作品,所有這些,都是將來良好創作與技巧養成的沃土,我們非常重視這種經驗。
省卻前者,絕對走不到後者!


照片說明

挑選素材,分組創作自己的玩具。

2006年3月6日 星期一

植物與昆蟲-小蟲出來了


前言

初春的早晨,孩子閒散分布於庭園四處,有孩子騎車,有孩子挖土,有孩子奔跑。一群群孩子埋頭聚集在草堆裡,他們在草裡找,看看有什麼昆蟲出來了。春天的庭園到處有蟲,草堆有,樹上有,牆壁有,孩子的身上也有。這些依著自然時序來到我們身邊的東西,與我們同處一個天地,生生不息。



因主題課程中的討論與介紹,孩子對週邊的環境產生知覺,他們留意身邊出現的所有植物與昆蟲。常想,如果沒有先前的介紹,人即使對身邊的東西產生瞬間的驚奇與好奇,日子一久,就會變成無知無覺了。我們非常喜歡春天時介紹花草和昆蟲,這個萬物騷動的季節,讓我們見識到自然的神奇與宇宙的力量。


在草堆中尋找初初探頭的昆蟲

2006年2月16日 星期四

繪本賞析_我

老師的話
這本書是上學期孩子的創作繪本,
通常我會將正在進行的主題相關書籍陳列在教室的圖書區,供孩子隨時取閱。
當我隨手將漢聲出版社出版的《我》(谷川俊太郎 / 文,長新太 / 圖)放在群書中時,並沒在意。
後來,我發現孩子常去翻動它,於是我就在故事時間,說給孩子聽。
當我把這本書用聲音說出來時,心中一震。
這是一本敘事用語特殊的書,整本書是從「他人」的眼看出這個「我」。
不斷重複不同的「他人」,一層一層捏塑出這個「我」。

書中內文是這樣的:
男孩看我,是女孩 寶寶看我,是姊姊

植物與昆蟲-我們來養小豆豆



角落活動時,均均展露笑容,拿著《媽媽,買綠豆》的繪本迎面走向我,請我說這本書給他聽。這麼一說,便引來周邊的孩子,大家圍在一起聽我說故事。恩恩突然說:「我們也來種綠豆好嗎?」順著孩子的話題,我們談論孩子的綠豆經驗。大部分孩子都吃過綠豆,看過綠豆,也買過綠豆,但種綠豆的經驗就不是人人有。次日我就請阿姨為我們準備綠豆,開始佈置綠豆生長的環境。
我和孩子談論豆豆生長需要的條件,然後發給孩子一人一個優格空盒,做為豆豆的小窩。豆豆需要軟棉棉溫暖潮濕的小床,於是我給孩子一人一塊棉花,讓他們吸飽飽水份。接下來就是小豆豆啦!我請孩子依序挑選五顆自己的小豆豆,安放在自己的小窩中,像是育養某種動物一般。
隔日,孩子發現有的豆豆破皮了,這是一個好機會,孩子因觀察而發現差異。於是我就順水推舟,將前一日製作好的觀察紀錄表發給孩子,要他們將豆豆每天的變化畫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豆豆是怎麼長大的。孩子抱著極高的熱情,擁抱這些小小的豆子。在想,每個孩子都有強烈的求知慾,如何保有這種求知的熱情與動能,讓它成為人類前進的動力,卻是為人父母師長的責任。


第1天的小豆豆



2006年2月13日 星期一

教學日誌(主題 -植物與昆蟲)

˙前言
冬末,孩子在田裡挖到冬眠的昆蟲,驚呼連連,紛紛呼朋引伴蹲踞圍觀,大家對自然的奧秘驚詫不已,隨即有人提出「為什麼有些東西要冬眠?」「冬眠的時候他們在做什麼?」。
春天即將來臨,野地提供給人們極好的循環觀點,若不經解讀與提醒,這些年年來臨的景物,就這樣無聲無息湮滅在腳下,不留下任何痕跡,實在可惜!於是,老師們緊抓住自然的時序,希望孩子的學習能與身邊的事與物產生關聯,那麼學習才能自然產生意義。
春天,是萬物騷動的季節,也是觀賞花草看昆蟲的好季節!大家將這學期的初始主題定為「植物與昆蟲」,看看開學加入孩子的觀點後,這個主題會轉向何處。
利用九天年假,老師們分頭找資料,連結數學、語文、自然科學、藝術等不同領域學科,合力組織成一個有主要方向,但有縫隙可填空孩子興趣與想法的主題網。



主題教學使用書目


五味太郎(美珍老師班)

教室的圖書角不止展列與主題相關書籍和文學作品,還有一個特別的區塊,是展列每學期要精讀的繪本作家叢書。之所以這麼做,是希望孩子在長期持續讀一位作家的多本作品後,能區辨出作者的畫風,理解作者要傳達的意念與思想。前者以主題為主,結合多樣相關書籍;後者以人物為主,放射出同一作者的不同創作。



五味太郎
五味太郎是素來被稱為「鬼腦筋」的日本畫家,他的點子奇多,畫圖時經常不打底稿,直接以彩色墨水作畫。他的圖畫書設計性強,表演性也很強,每一本書就像他的表演舞台,一個巧妙的創意,透過書本轉化出各種奇妙的角色,就像《爺爺的拐杖》中那把原本單純的拐杖,在五味太郎的彩筆下,成了魔術棒似的,一會兒變成大煙斗,一會兒又是大吸管、水龍頭、電話、望遠鏡、手電筒、雪橇……,隨心所欲的、自由自在的,變化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種種形象與情境。隨著五味太郎的創意實驗,孩子的想像力、聯想力、變通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跟著活動起來,變成一個奇想多創意的人。

五味太郎繪本集
1.《誰吃掉了?》 11.《窗外送來的禮物》
2.《藏在誰那兒?》 12.《我是第一個》
3.《鯨魚》 13.《ABC圖畫書》

安東尼˙布朗(鈴鈴老師班)

教室的圖書角不止展列與主題相關書籍和文學作品,還有一個特別的區塊,是展列每學期要精讀的繪本作家叢書。之所以這麼做,是希望孩子在長期持續讀一位作家的多本作品後,能區辨出作者的畫風,理解作者要傳達的意念與思想。前者以主題為主,結合多樣相關書籍;後者以人物為主,放射出同一作者的不同創作。

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e)
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e),英國超現實派畫家。1946年生於英格蘭中部的雪飛兒。童年在約克夏度過,在這段成長過程中,他投入不少心力在繪畫上。及長,學成於Leeds藝術學院,並曾回母校擔任「平面設計課程」的講師。
1976年發表第一本繪本作品《Through the Magic Mirror》後,作品便如泉源般湧出,不僅數量驚人膾炙人口,且屢獲大獎。如「國際安徒生大獎」、「英國格林威大獎」、「德國繪本大獎」、「艾米克獎」等。
安東尼˙布朗的作品色彩明亮,構圖俐落,圖像中經常隱藏幽默的伏筆,敘事語言簡單直接,使讀者從其獨特的圖文交叉敘事中,產生無限的解讀空間。

安東尼˙布朗繪本集
1.《哈囉!你要什麼?》 2.《野蠻遊戲》
3.《小熊奇兵》 4.《我爸爸》
5.《雞蛋踢石頭》 6.《大手握小手》

好文共讀--一篇發人深省的演講稿

蘋果電腦公司與Pixar動畫製作室執行長 / Steve Jobs

今天,有榮幸來到各位從世界上最好的學校之一(美國史丹佛大學)畢業的畢業典禮上。我從來沒從大學畢業,說實話,這是我離大學畢業最近的一刻。今天,我只說三個故事,不談大道理,三個故事就好。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人生中的點點滴滴怎麼串連在一起。
我在里德學院(Reed college)待了六個月就辦休學了。到我退學前,一共休學了十八個月。那麼,我為什麼休學?這得從我出生前講起。我的親生母親當時是個研究生,年輕未婚媽媽,她決定讓別人收養我。她強烈覺得應該讓有大學畢業的人收養我,所以我出生時,她就準備讓我被一對律師夫婦收養。但是這對夫妻到了最後一刻反悔了,他們想收養女孩。所以在等待收養名單上的一對夫妻,我的養父母,在一天半夜裡接到一通電話,問他們「有一名意外出生的男孩,你們要認養他嗎?」而他們的回答是「當然要」。後來,我的生母發現,我現在的媽媽從來沒有大學畢業,我現在的爸爸則連高中畢業也沒有。她拒絕在認養文件上做最後簽字。直到幾個月後,我的養父母同意將來一定會讓我上大學,她才軟化態度。
十七年後,我上大學了。但是當時我無知選了一所學費幾乎跟史丹佛一樣貴的大學,我那工人階級的父母所有積蓄都花在我的學費上。六個月後,我看不出唸這個書的價值何在。那時候,我不知道這輩子要幹什麼,也不知道唸大學能對我有什麼幫助,而且我為了唸這個書,花光了我父母這輩子的所有積蓄,所以我決定休學,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
當時這個決定看來相當可怕,可是現在看來,那是我這輩子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
當我休學之後,我再也不用上我沒興趣的必修課,把時間拿去聽那些我有興趣的課。這一點也不浪漫。我沒有宿舍,所以我睡在友人家裡的地板上,靠著回收可樂空罐的五先令退費買吃的,每個星期天晚上得走七哩的路繞過大半個鎮去印度教的 Hare Krishna 神廟吃頓好料。
我喜歡Hare Krishna神廟的好料。追尋我的好奇與直覺,我所駐足的大部分事物,後來看來都成了無價之寶。舉例來說:當時里德學院有著大概是全國最好的書法指導。在整個校園內的每一張海報上,每個抽屜的標籤上,都是美麗的手寫字。因為我休學了,可以不照正常選課程序來,所以我跑去學書法。我學了serif 與san serif 字體,學到在不同字母組合間變更字間距,學到活版印刷偉大的地方。書法的美好、歷史感與藝術感是科學所無法捕捉的,我覺得那很迷人。
我沒預期過學的這些東西能在我生活中起些什麼實際作用,不過十年後,當我在設計第一台麥金塔時,我想起了當時所學的東西,所以把這些東西都設計進了麥金塔裡,這是第一台能印刷出漂亮東西的電腦。如果我沒沉溺於那樣一門課裡,麥金塔可能就不會有多重字體跟變間距字體了。又因為Windows抄襲了麥金塔的使用方式,如果當年我沒這樣做,大概世界上所有的個人電腦都不會有這些東西,印不出現在我們看到的漂亮的字來了。
當然,當我還在大學裡時,不可能把這些點點滴滴預先串在一起,但是這在十年後回顧,就顯得非常清楚。

孩子偏食怎麼辦?

孩子偏食怎麼辦?

「偏食」與「挑食」的定義:
「偏食」是飲食的內容偏向多吃或拒絕某一大類食物,
造成無法獲得全面性的營養;
而「挑食」只是排斥某樣食物,
可利用同類中其他的食物取代,
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並沒有很大的影響,
不喜歡的食物可慢慢培養,進而改善。

根據專家研究指出,接受新食物至少需要嘗試十次以上,

2006年1月26日 星期四

迎年 / 年的故事.套圈圈.包水餃.大掃除.吃團圓飯 .發紅包

年的故事
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年節神話故事,許多孩子知道萬聖節和聖誕節的由來,卻不一定知道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中國典故。我們依循中國節氣,分為四季節日(春節、立春節、元宵節、清明節、浴佛節、端午節、夏至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下元節、冬至節、臘八節、祭灶節、除夕),為孩子述說中國故事,希望藉由故事傳達東方的人生哲學,也希望在無聲無息中傳送祖先對人生的的價值。


套圈圈
套圈圈是一項從前孩子玩的遊戲,想像孩子頭上頂起一根根沖天髮辮,身著大紅襖子,在大庭院套圈圈。從古至今,遊戲之心,人人皆同。

瞄準自己想要的洗禮物


和朋友商量套哪一個好

2006年1月22日 星期日

迎年 / 臘八. 窗花. 春聯 .舞獅 .年菜

2006˙迎年

迎年活動影像剪輯

傳統中國迎新年的活動從臘八日過後就開始了,如賣年貨、寫春聯、做年糕等等,以祈求富貴平安,親人團聚。常覺得東方曆法實在神奇,依著節氣,大地得以休、生、養、息。
我們和孩子開始一連串迎春活動,有剪窗花、尋找菜園裡的年菜、製作獅子頭、介紹年的故事、包水餃、相撲大力士、套圈圈、寫春聯、大掃除和吃團圓飯。

臘八節
農曆十二月初八為臘八節,又稱為臘日。古代人在年末時,以獵物祭神靈,俗稱臘記。之後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在這天悟道成佛,為此亦稱成道節。臘八風俗由來已久,最初是祭祀祖先,言田獵取以獸祭祀其先祖也。

˙臘八的傳說

2006年1月19日 星期四

喃喃自語的貓頭鷹

文 / 邱惠瑛(指導老師)

吳錚是個沉靜的孩子,愛畫畫,也愛看書。常常一個人喃喃自語:有時對自己說;有時對畫裡的人與物說;有時對書說;有時對作業簿說。一年上學期,有天吳錚在寫數學習作,只見她對著數學作業說:「你今天實在太簡單了,我一下就把你算完了。好啦!這一排圓圈給你一點顏色,讓你們美麗一點!」說著就把那些數學圈圈塗上繽紛的色彩。作業對她似乎只是遊戲,這種現象不是偶發,而是經常。

阿錚腦中充滿各式奇奇怪怪的故事,有時古典,有時現代;有時寫實,有時神怪。好奇阿錚怎麼有這麼多款式不同的故事,這讓我回頭去找:源頭在哪裡?她究竟過什麼樣的生活?果然,阿錚有個每天說故事的好老爸,這個老爸像故事機般,有說不完的故事,一路從東方的︽西遊記︾、︽三國演義︾……講到西方的︽格林︾和︽安徒生︾。阿錚同時有個飽學的老媽,家中藏書許多。一個不斷買,一個不斷說,就這麼製造出阿錚這部小故事機!

阿錚的詩文看似平淡,她用平鋪直敘的冷靜手法,描繪天地間事,非得細讀,否則很能發現箇中滋味。比如︽黑夜裡的星星︾中﹁……房子好醜,星星好多,黑夜好黑,人們不喜歡在黑夜裡走動。﹂又如︽好漂亮的魚︾中﹁……有些魚大;有些魚小;有些卻是胖胖小小的。他們都住在深深的地方。﹂在︽貓頭鷹最愛的夜晚︾中:﹁……。風把樹葉吹得亂七八糟,每天的星星都好少。牠自言自語!﹂請注意看每篇詩文的最後一句,那是整篇的精華,不知這姑娘是怎麼辦到的。來回穿梭阿錚的詩文,輕輕觸碰她的內心世界。她似乎在告訴我們什麼,要我們體悟什麼。

說阿錚不得不提承諺。剛開始阿錚很不能忍受承諺的糊裡糊塗亂七八糟。經常的不是這裡被打翻就是那裡被弄髒,更可恨的是他竟完全沒有惡意,只能不斷道歉,搞到阿錚心煩不已。但吳錚沒得選擇,一個課室就他們兩人,跑也跑不掉。在無可奈何下,他們漸漸發展出一套相容的方法。吳錚和承諺開始學著欣賞性格處在兩端的彼此!後來,每當承諺做出糊塗事時,阿錚就會一面安慰他一面說︰﹁又沒關係,擦一擦就好了,地板又不會吃虧。﹂我想,在這同時,她也得到了安慰。

有時,阿錚會因好奇,加入承諺的混戰,像︽海裡的動物︾︽實驗品︾︽水妖︾︽貓頭鷹的夜晚︾︽城堡︾︽小貓與花朵︾︽好醜的點點︾等畫作,都受了承諺的影響。

2006年1月15日 星期日

2006親子運動會_活動當天

進場前,大人小孩忙著爲自己的腳踏車裝飾、綁氣球。





大人吹氣球小孩子也沒閒著



育庭媽媽鼓起的腮幫子跟氣球一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