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

會發亮的東西,它的大便是不是也會發亮?

5月20日
在讀孩子的故事給大家聽。

小青的故事說到
月亮男孩到一間稻草屋裡面,稻草屋整個都亮起來;
月亮男孩走進一片漆黑的森林,森林都亮起來;
月亮男孩又走進一個山洞,山洞整個都亮起來。

月亮男孩走進一間屋子,裡面住著一隻貓咪,
貓咪說:「月亮男孩你太亮了。」月亮男孩只好走開。
月亮男孩來到小湖邊,裡面住著小魚,

2009畢業旅行

畢業旅行回來,孩子把心掛在天燈光暈上,冉冉飛向自己的夢。
週一,教室仍瀰漫著濃重的旅行氣息。
婉柔笑著說:「玩水坐游泳圈的時候最好玩啦!」
奕廷喜歡枕頭大戰。思凱愛泡在水裡。
李襄揚著眉宣揚她的爬竹竿事蹟。
那真不是容易的事,她如猴般,一下竄到頂端。
小青和她持相同看法。
宜柔竊竊說著相撲大力士的刺激。
我看孩子依舊喋喋不休,只好圍攏成圈,大家好好說說。

政均嘆口氣說,兩天都很好玩,每種遊戲都很好玩。

2009年5月15日 星期五

烘焙母親節蛋糕

每隔一段時間,孩子就想做點吃的。


我們做過什麼?


義大利麵、西班牙海鮮飯、麵包、餅乾、

雞尾酒、披薩、水果雕花拼盤……,

母親節前夕,大家決定烤蛋糕給媽媽吃。


寶鍊先把食譜寫在大紙上,

讓孩子可以邊看示範,邊對照,

回家就可依樣畫葫蘆了。 


示範完畢,各組依照食譜上的比例取用材料。





 

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兒童文學教學筆記 / 5-1 / 版畫--海龜&紙馬

2009 / 5 月 1 週五兒童文學 / 版畫--海龜&紙馬



每次上課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共同課程。

輪流唸完孩子的故事後,各自進行自己的故事;

第二階段則依年齡和獨立閱讀的能力分為兩組:

一組由老師說書,今年說的是《東周列國誌》和《山海經》(寶鍊、鈴鈴);

另一組則共讀東西文學作品,今年共讀《三國演義》(邱老師)。



前幾週孩子對寶鍊介紹的紙馬充滿興趣。

紙馬就是地下紙錢,古人畫神像於紙上,

都有加繪馬匹為乘騎之用,待祭拜完畢後將紙燒化,

象徵神佛騎馬匹上天去了,因此古代有「飛天紙馬」的稱號,

台灣民間通稱「金銀紙」、「冥紙」。

寶鍊買來一些常用的紙馬讓孩子觀賞,

窺探納天地神靈於方寸之間的奇幻奧妙,

那是一種安定心靈的圖繪藝術,

同時訴說著「集體表象」和「世代相傳」的文化智慧。



聽罷,義軒說:「我想要紙馬,來保佑自己。」

義軒的神佛想像,讓這個孩兒騰駕在雲端上,異於他人。

寶鍊的好手藝,三兩下就刻出一張紙馬。

去年介紹版畫的時候,寶鍊也刻了一個水母的故事,

她用刀在木板上,也是三兩下就現出栩栩如生。

寶鍊執刀如執筆,拉著靈活靈現的線條,常讓我自嘆弗如。





今日她把去年那個版畫水母故事重說一次,

順帶讓孩子看木頭原版。

孩子撫著那些木刻板塊嘖嘖稱奇:

「這麼硬一定很難畫。」他們稱刻為畫,

對執刀如執筆的寶鍊果真如此!

























聽完故事,寶鍊拿出她刻的紙馬版,

讓孩子印保佑自己的紙馬。





接下來做自己的故事啦!

孩子絕對不肯讓我落掉一次故事創作,

每週一次的創作對他們是享受。









安安這學期才加進來,

一開始他堅持要把所有的顏料全部倒進水罐中,

慢慢的,他發現到「水」和「色」的關聯,

他開始控制水的量。



有人問我,後加進來的會不會趕不上?

要趕上什麼?創作是私自的行為,

如生命的先後降世一般。

我們就從不會問妹妹遲些來到人世,

會不會趕不上姊姊?

每個人有自己的生命河流,創作亦是。













喔喔!我的宜璋啊,

磨了一年,不再苦著臉說不會畫不會寫了。

他慢慢享受色彩帶給他的愉悅,

這個「輕鬆面容」,讓我感到欣慰。

我是不愛「嘔心瀝血」的艱辛感。

















岳辰一上課就問我有沒有吸管,

我跑到廚房翻出一支吸管,遞給他。

他開始吹顏色。氣動讓線條活起來,

引得對面的婧淳直笑。

我想,接著幾週就會有人想這麼做了。



















教室像清晨市集,有人用調色盤蓋在紙上;

有人用海棉刷刷刷;有人四處巡視,尋找新點子;

有人在補捉逐漸消逝的今春;有人喃喃說夢;

孩子各自進行自己的故事。

他們游走在各自的想像世界中,

不要競爭,不要比較,那是自己與自己的事。

我們一起享受此事本身帶來的美麗,

不要其他意圖,「它」即目的。





















上卿是個奇妙的孩子,

他享受大把大把的色彩在紙上流動,

收納所有人用不完的顏料,

變成自己故事的部分。

有時其他孩子會施展人性之惡,

為了不想洗調色盤,

故意說要給他顏料,

他原可拒絕,但他沒有,

因此引來更多的惡。

寶鍊不要上卿的良善受此待遇,

立下一個規定:

凡是要給人顏料者,

須等那人用完後再去清洗。

兩相權衡下經常可制衡人性之惡。

哎呀!人性善惡交併,缺一皆偽。

有時善多,有時惡多。

教育不就是想把人

往善的這邊多挪動一些麼?

「世外桃源 / 龐畢度中心收藏展」行前暖身

每當有國際藝術到台灣展出或表演,總想讓孩子去看。

在看之前,我們會花一個月時間來介紹展出的內容。

多年前馬蒂斯來台灣展出,

我們請畫家在學校畫了一整個月的馬蒂斯,畫作仍掛在學校。

接著陸續做了米羅、妮基、畢卡索、高地和2008夏季的米勒。

經驗告訴我們,惟有長時間的浸潤和引介,

人才能對周遭情境有所知覺。有了知覺才能感受,

也才能心生感動,繼而察覺到藝術家的意念。

不然在人海中擠了半天,只能湊湊熱鬧,意思不大。



2009法國龐畢度中心來台,在北美館舉辦「世外桃源 / 龐畢度中心收藏展」。

老師先去看現場展出哪些作品,將資料分類,整出一個介紹綱要。

計畫進行六週,介紹完後再請爸爸媽媽帶孩子去看。

如果可能,請週一去,人會少些,這是特展週一不休。



以下是課程綱要,每週三下午2:00~3:00在兒童工房進行,歡迎家長參加。

順帶提一下,此系列課程結束後,將於6 / 18舉辦孩子的聯展。

因實在喜歡此展標題Arcadie(世外桃源)的意涵,

它就像分際點、臨界點,其時光進程反其道而行,陳年往事變成未來夢想。

它就像富饒農神下四季如春的花園,在神話與歷史交錯、烏托邦成為現實之際,

悄悄地展開大門。暫且借它一用,當作今年孩子聯展的主標題吧!



5 / 6 龐畢度中心的歷史及建築 & 展品略影

5 / 13 米羅 / 載夢的畫家

5 / 20 馬蒂斯 / 華麗的野獸

5 / 27 畢卡索 & 布拉克 / 立體和科學

6 / 3 克利 & 康丁斯基 / 圖畫中的音樂

6 / 10 夏卡爾 / 戰爭和幻想

6 / 18 世外桃源 / 兒童故事創作 & 手作物品聯展





請自行連結北美館網站

http://arcadie.tfam.museum/

兒童文學教學筆記 / 4-24 / 蛋殼

今天很多孩子沒來,去為學校的戲劇演出彩排。

少少的人,教室格外清幽。

依照往常,先讀孩子的故事給大家聽,

然後順過自己的故事,看要寫字或取材料畫畫。

孩子惦記上次有人說用蛋畫圖的事,直問可不可以。



「哎呀!蛋黃濃稠,我不喜歡啦!」

「那用蛋殼好了。」恩恩眼神充滿企盼。

好吧!蛋殼就蛋殼,看會怎麼樣。

轉身進廚房取來做餐剩下的蛋殼,沖洗一下遞給她。

恩恩去取缽,那是他們玩遊戲

搗葉子和磚塊當中藥的用具。

孩子圍攏成圈,開始磨起蛋殼。







                                                          「和我們從前加鹽巴一樣,會有一顆一顆的感覺。」

                                                            他們曾經把鹽巴加進顏料,做出立體的粗糙觸感。

                                                         「曬乾會比較脆比較好磨。」她有充足的生活經驗。

                                                            有孩子對搗蛋殼興趣不大,逕自去做自己的故事。





瑋辰近來愛海棉,一下沾一下刷,形成不同的力道。

他用色彩推出「颱風」。

嗯!沒錯,用海棉表現是比用筆畫出颱風來得有力。

他在背面寫上「颱風接近地球了,二氧化碳被海沖走了。」















在創作歷程中,

人以自身的體驗去感受如何表現內在,

世上無人可以代替別人去感受啊!

瑋辰的創作方式很特別,

他不喧鬧不叫囂,安靜做畫,

然後悄悄觀察別人,

繼而將別人的經驗納入自己的畫中,

成為自己骨肉的部分。























恩恩一樣使用海棉,她旋轉出許多圈圈。

寫上「好漂亮的海,好像一朵朵小花。」

我原以為是「一朵朵小花,好像海。」

我以成人慣稱的「花海」來想事情,

怎知她想的恰好相反。

提著心要自己當心,悄悄看著,莫要亂動。

恩恩在春天的花開花落中,

感受很深,正在做本《花草書》。

義軒哥哥也是。他做的是《花之書》。

季節在萬物身邊流動,

讓易感的生靈心生感動。

哥哥在其中一頁寫上「

五彩繽紛的小花,就像一條彩色的河流。」

這個「五彩繽紛」一詞,

是他新學的,經常使用中。











看孩子在使用剛學的新字詞時,實在有趣。

他們把字詞當玩具,隨處把玩,

這時用那時也用,有時用對有時用錯。

在錯置的時候,卻往往如詩般,產生新意,

讓人下不了手去「改正」。

常看孩子的作文被改正成四平八穩的教條文章,

「正確用字」此事,讓我裹足不前。

這個「正確用字」端視放在何處,

重要的是要表達什麼。



     泰戈爾詩中:

     為了保護劍鋒的利,劍鞘甘於自己的鈍。」

     不知道會不會被老師改正「鈍的劍鞘」?

     一改,力量就全部沒有了,那還成得了什麼好的詩境?

     文字和語言果真如積木和沙水之類的玩具,

     可以在不同的時空場景中,幻化出不同的面貌。



















旻柔在說夢,她被夢的行徑深深吸引,

一直對旁邊的人說,要把夢畫下來,不然會忘記。

「這個亂七八糟的夢,有一個人說很多話。」

她寫下她的夢,我也被她的夢深深吸引。接下來呢?























渝潔正在進行一個《球的故事》,

「這哪有球?是球的故事球就要畫出來啊!」阡阡說。

「這是一個透明的球,沒有人看得見。」

哈哈!孩子總有辦法從困境中脫身。

阡阡那一問,為渝潔展開一條新路。

若凡聽著她們的談話,抿嘴淺笑。

她在玩顏色,調出如同她的手鐲般的粉色系。





衍廷剛開始一個新故事,關於車子。

彥廷結束一個故事,另起一個故事。

是該把他們完成的故事放上來,大家可以讀一讀。

可是他們有做不完的故事,工程浩大,如何是好?

2009年5月9日 星期六

兒童文學教學筆記 / 3-17 / 我回來了

2009 / 3 月 17 週五兒童文學



交出出版社的再版新書,回來寫教學紀錄,已是半年後事了。

很懷念每次上完課寫紀錄的心境,雖然接下來還有東西要寫,但我要把它撿回來。

寫教學紀錄讓人安靜,貼著孩子想心事。

如果很久沒收到,寫信來報怨吧!我會乖乖坐下來寫。





孩子的作品累了一大疊,每週上課前都會準時將它們打上美麗的楷體,讓孩子朗讀。

實在太愛上這堂課了,當成人慎重對待孩子的創作時,孩子也會慎重看待自己。

這是一種美好的感受,一種自重的感覺,讓人穩定有力量。





上課前我先讀孩子的作品讀他們聽,前幾次是讀已完成的作品。

在課室中孩子可依自己的速度寫作,提出各自的觀點,

但不可惡意批評或說些傷人的無聊話。

老師重視什麼,孩子自會看重什麼。當我堅持,課室就不會發生這種事。

惡習如蘋果上的小黑點,若不挖除,就會漫延,終至潰爛。



寫作是非常主觀的事,

身處其中的人以圖文呈現各自的觀點。

不要競爭,不要比賽,

這是自己內心的事,與他人無涉。

唯一要協同的是用具的規範和作息的韻律。



這班孩子可以穩定靜心寫自己的東西,

令人驚喜的是今年一年級的孩子,

普遍能力都好。

邊打孩子的作品,

心中有了陣陣波動。

孩子的創作有時會出現「好的創作點」,

如岳辰的蟲,各有不同的特點;

政廷的餅乾可隱身、穿牆或拉長;

宜璋的彩色山,

浸入海中可變色……等等,不勝枚舉。



今天決定讀一年級的作品。

「有愛心的泡泡,結果彩色的光把愛心圍住了。」

「突然,彩色的光破掉了,原來那也是一種泡泡。「小精靈知道了。」

「結果有彩色的葉子落下來。」(若凡 小一)















若凡的圖暗藏玄機,

泡泡和黃光看來像是一體,

及至第二張才讓人恍然大悟。

原來黃光也是一種泡泡,

但小精靈知道。

若凡將自己投向小精靈,

以全知的觀點寫作。







「有一個黑色世界,它和白色世界是朋友,因為它們的顏色會相反。

如果到白色世界,身體就會變成黑色。

如果到黑色世界,身體就會變成白色。」(阡毓 小一)















阡阡慢慢鋪陳她的故事,她從不下課,

只想有條理的做完它。

她故事的關鍵點在「相反」這事。

一年級的她,耐著性子寫出這麼多字,

看了心受感動。

給她充裕的時間,她是潛力深厚的孩子。

阡阡縫東西時也有這種面容,一心一意。































                                                                        「太陽的影子在下面。」

                                                                        「烏雲把太陽遮住了。」

                                                                        「有一隻毛毛蟲不小心掉到海裡。」(瑋辰 小一)



瑋辰的構圖很好,一個太陽在上,對映著另一個太陽成為它的影子。

只因烏雲將太陽遮住,倒致毛毛蟲看不見,所以掉到海裡。

這種因果關係,常因孩子年幼,經驗使然,讓他少了片段之間的聯繫。

除非觀者用心體會,否則常會誤以為故事沒有連貫。

不想變動孩子的語詞,這是這個時期的特徵,留著它,自有意義。

回頭去讀成人的詩,很多時候跟這個時期孩子的作品相類。

我們稱之為詩的語言,是這個時期特有的用語,美好且珍貴。









「在夜晚的時候出現了一道光。」

「旁邊有透明的東西。」

「愈來愈多光接近了。」(渝潔 小一)









小渝潔讓老師充滿成就,上學期剛來上課時,總是哭喪著臉,喊不會畫。

磨了幾個月,出現極好的轉機。色彩大膽,構圖自由。

重要的是,她很能享受色彩帶給她的愉悅。

任她徜徉在水色之間,這是我最想要的。創作者對自身負責。去做它,去享受它。

那將會變成無窮的動力,讓自身與這個世界的美麗連結。

文中那個透明物非常傳神,只因顏料取太多,必須用完。

在淡淡的淺膚色中,小渝潔說:「這是透明的東西。」

她將色彩與生活經驗連結。呵呵,渝潔是匹耐力馬。









「有一個人開車去旅行。」

「開到了黑暗世界。」(宜儒 小一)



宜儒這個黑暗世界來得奇特。

上週作畫時,不小心把紙磨破了,

那個破掉的地方恰好在一片咖啡

色長條柱中間,他抱圖來求救。

破掉正好!我給他一疊色紙,

他選張翠綠色紙的貼在下面,

有如一道翠綠光芒,從黑暗中迸射出來。

這是個意外,帶給大家驚喜。

畫破、畫髒、打翻、出線……,

這些意外帶來常軌之外的「驚喜」。

這個驚喜,就是創作的奇異點。



















「她走到一個地方就不見了。」

「這是一個女生,身體是透明的。」

「這個女生又去海邊。」

「她在廁所出現。」

「原來只是太熱跑出來的幻影。」

                                  (旻柔 小一)













旻柔急著要做很多很多,經常的,我得拉著繩子,免得她錯過沿途風光。

她在進行第三本書,重複讀她的作品給她聽,盼她能察覺之中的矛盾。

這個故事尾巴收得不錯,太熱出現的幻影。海市蜃樓吧!





「有一棟房子變成直昇機。」

「有一座山是冰淇淋。」

「有一個人要買東西。」

「骨頭龍跟三角龍打架,骨頭龍就碎掉了。」

「有很多圈圈。」(兆翔 小一)









兆翔創作故事的經驗尚少,大都呈現單圖單文的方式。

要讓故事前後呼應,合理不矛盾,且帶有驚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需要長期浸潤,文學之甕的浸潤,非一僦可成。

若過於急功好利,將會功虧一聵的。

兆翔用色和剛來時候差異很大,

他是本質良好的孩子,得用環境來養。











當我讀舒晴的作品時,孩子大叫,她不是一年級的。

反正已經唸了,我要孩子靜心聽聽。

「他來到一個遺忘世界,

只要看到一種顏色,就會忘記一件事。」(舒晴 小三)



舒晴的「好點」在「每看到一個種顏色,就會忘記一件事。」

不知接下來她要如何延續。







有意讀婧淳的詩給大家聽,

她偏好詩的型式,想讓給其他孩子體會她的詩境。



上週我讀了:

「有些水是髒的,有些水是乾淨的。

可是,水沒有所謂髒的或乾淨的。」(婧淳 小四)



她在說什麼?我問她,希望得到說明。

「就是,水是相同,有時候是乾淨的,有時候卻是髒的。」

大家一臉茫然,沒人了解婧淳的話。



「你是說,同一瓶水,我們有時候說它是乾淨的,有時候說它是髒的嗎?」

我試著去理解她的意思。

婧淳點點頭,可是其他孩子還是不懂她的意思。



我拿出一支水彩筆,沾了紅色和黃色顏料,然後在玻璃瓶中攪一攪,問:

「這瓶水是髒的還是乾淨的?」

「當然是髒的,洗筆水嘛!」彥廷說。

「有一小孩在玩辦家家,他是賣果汁的老板。他調了一瓶水當果汁。」

我邊說邊把那瓶水舉高,意指這是那瓶果汁水。

我問:「這瓶水是髒的還是乾淨的?」

孩子遲疑一下,是髒還是乾淨?

「是乾淨,它是當果汁。」義軒說。



「婧淳,你是這個意思嗎?」我跟婧淳確認一下。她點點頭。

「這是同一瓶水,我們有時候說它是髒的,有時候說它是乾淨的。」















今天讀婧淳另一篇詩,給大家聽。

這篇圖畫的素材特別,

是用紙和布交混貼上,然後在上面著色。

有孩子問:「不公平,為什麼她有布?」

我說:「因為她需要。」







創作中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相同的東西,你可以提出你的需要,我來準備。

假使有一個人吃一碗飯就飽,另一個人得吃兩碗飯才飽,

我如規定每個人一定要吃兩碗,那麼對前面那個人是不公平的。

若我規定每個人都要吃一碗飯,那對後面那個人是不公平的。

並不是大家都有相同的東西就叫公平。

把需要告訴我,我儘量找,果真無法找到,可有他法替代。

對孩子陳述我對公平的看法。













「那我要太陽。」彥廷說。

「嗯!下次幫準備太陽。」我輕描淡寫說。

「怎麼可能?」彥廷大叫。

知道他在做什麼,不想答腔。



哎呀呀!現在孩子常要爭個「你有我也要有」,

鮮少想是不是需要。

初來上課的孩子常想取很多很多顏料,

以為多就是好。

課堂上我要求孩子要多少取多少,

那是一種需求的自我評估,

也是一種自我節制。

孩子嚐過幾次取用過多的苦果後,

就會知道自己需要多少了。











「幻想有時候是好的;

幻想有時候是壞的。」(婧淳 小四)



「婧淳說的是什麼意思?」我問。

「就是有『想去攻擊別人』的想法,就是壞的幻想。」政廷說。

「如果,我只是有攻擊別人的想法,但卻沒有去做。這樣算不算是壞的幻想?」我問。

「如果做出來的是好事,就是好幻想。做出來的是壞事,就是壞幻想。」政廷說。

「如果都沒做出來,我們要如何判斷是好幻想還是壞幻想?」我再問。

「有時候好的幻想會變成壞的幻想。」政廷說。

其他孩子被我們的談話搞得昏頭,我們中止談話。

政廷看我一眼,我知道他在說什麼,我也知道他在想什麼。



「顏色是我們的嗎?顏色是動物的嗎?

顏色不是我們的,顏色也不是動物的。

那麼,顏色是誰的?」(婧淳 小四)



「顏色是顏色的。」政廷回我一句。

好啦!穿上圍裙開始作畫了。

兒童文學教學筆記 / 3-20 / 柔軟

2009 / 3 月 20 週五兒童文學









望著一疊繽紛的色彩,有的用筆畫,

有的用彈珠滾,有的用滾筒推,有的用牙刷噴。









上課前,挑些圖貼在白板上,看看孩子能從這些色彩中看出什麼。

憲鴻從一張藍紫色塊中看到一座伸到天空的樓梯,旁邊有一條蛇在吐舌頭;

彥廷看到有人在衝浪;兆翔看到天上有烏雲,門裡有人,讓人走進去;

政廷看到一個彩色的地球被擋住了;

旻柔看到房屋的屋頂斜斜的;阡阡看到霧很濃。

我把圖翻轉過來,看看這樣能看到什麼。

政廷看到黑男人的鼻子,還有一匹馬;

宜璋看到河水;婧淳看到地震。

色彩的奇異,在翻來轉去間,形成不同的形體。

睡覺前我常玩一種無聊的遊戲,

閉著眼睛,看眼皮裡面黑影的移動。







拿出恩恩兩張又厚又重的圖,

紫色為底,上面刷上厚重的白色顏料。

恩恩把將乾未乾的白顏料如石膏般抹在紙上,

做出「大風雪來了,把所有花草蓋住。

結果變成一座冰山。」

她用文字傳神傳達圖的內涵。

幾乎每個孩子都有這個本事!



上週在打婧淳詩時,看她標題下得不錯,但內容過於單薄。

婧淳的《柔軟》詩說:

「柔軟,每個人都想要。

柔軟在哪裡?它在世界上嗎?」

把她的圖貼在牆上,讀出她的詩。

因詩停在兩個問句上,孩子自然接著說:



「柔軟在烤熟的地瓜裡。」憲鴻說。

「柔軟在娃娃的身體裡。」旻柔說。

「柔軟在皮膚下面。」阡阡說。

看孩子一發不可收拾,讓他們順著說下去。

「柔軟在枕頭裡。」(若凡)

「柔軟在棉花糖裡。」(恩恩)

「柔軟在彈簧裡。」(兆翔)

「柔軟在汽車椅子裡。」(上卿)

「柔軟在頭髮裡。」(瑋辰)

「柔軟在繩子裡,還有在軟糖裡。」(宜儒)

「柔軟在帽子裡。」(渝潔)

「柔軟在鼻涕裡。」(衍廷)

「柔軟在舌頭裡。」(義軒)

「柔軟在花朵裡。」(舒晴)

「柔軟在雲裡。」(彥廷)

「柔軟在那裡。」(安安指著黑板)

「柔軟在嘴巴裡。」(岳辰)

政廷說:「柔軟在心情裡,柔軟在夢裡,柔軟在無限裡。」



宜璋一直搖頭說想不出來,

其他孩子七嘴八舌,告訴他軟的東西很多,

像是水、空氣、麵包、布……都是,

哪一個都可以,但他都不要。

我把紙遞給他,讓他自己寫。

「婧淳啊,接下去知道怎麼做了吧!」我對婧淳說。

大家分頭去寫自己的故事,

宜璋在紙上寫著:「柔軟是布做的書包。」



在打故事的時候,看著旻柔的文字:

「我找到了羊娃娃。」

直覺上覺得那個「羊」字是「洋」的誤會,遂把它改成「洋娃娃」。

翻開圖,驚覺自己的自以為是。旻柔畫的是一隻白色的綿羊啊!

她以孩童有限經驗的直觀,來解釋日常聽到的語言。

我想她以為人們口中的「洋娃娃」是指「羊的娃娃」吧!

記得女兒小時候,一直把「田園將蕪」唱成『田園漿糊』,

直到長大的某一日,才恍然大悟自己的「誤解」。

這個誤解,成為美麗的會意。

而「將蕪」兩字,卻牢牢烙印在她記憶中,終生不滅。

唉!那麼早知道所謂知識的正確作啥?

「誤用」讓文字延展出多重面貌。

留待他日,讓她「恍然大悟」吧。

我偷偷把「洋娃娃」,改回「羊娃娃」。



上週去工研院上課,有個三歲的孩子指著我的笛子問:

「老師,你那個裡面有沒有『娃娃國』?」

老天,他以為所有歌都是從我手中的笛子「放」出來的,

如他經驗中的CD PLAYER一樣。

我笑著說:「裡面有『娃娃國』。」我吹出「娃娃國」,表示所言不虛。

「那有沒有『兩隻老虎』。」

「有的有的,只要你會唱我也會唱的歌,裡面都有。」我快笑昏了。



阿羅爸爸說,阿羅兩三歲時,一直以為「車子是會隨著車道行走的」。

於是就在車子前面畫上兩條線,代表道路,

用力把車一推,以為車子一定會行走在兩線之間。

不知試到幾歲,他才「了悟於心」。



好奇心勾引孩子以有限的經驗來碰觸這個世界,

在不斷試錯中,擴張經驗構築知識。

這個歷程重要迷人且不可缺。

不要不要,請不要過早給予所謂「正確的知識」。

沒有探索和試錯的過程,很難得到真正的「正確」。

兒童文學教學筆記 / 3-27 / 速度

2009 3月27

孩子常忘了在自己的圖畫後面寫上名字,

等晾乾後,一堆圖老搞不清誰是誰的。

只好上課前將無名圖貼在白板上,

標寫「尋找主人」字樣,等待主人來尋。

雖然老交代總有人老忘了,挺煩!

但張貼在上面的圖卻常引來陣陣議論,

讓老師不知該是欣喜還是怨怒。



唉!今天的無名圖又是一牆。

「你看,那間房子好像要飛走。」

「那是被火山噴出來的。」

上課前幾個孩子站在白板前談論別人的圖畫。

借力使力,往下做吧!





「能不能從這些圖中看到速度?」我問。

「有個房子,從右下角噴出來,

有火山噴射。」兆翔指著飛噴出來的房子說。



「有個枯顱頭跑出來,像打蛋機在打蛋。

這邊有個龍捲風,像外星人侵入。」宜儒指著有顆大球的圖說。







「火箭從這邊出發。烏雲在動。

外太空有個星球解體。」

憲鴻奔上來告訴大家他看到的東西。





「這邊有石頭掉下去,那邊有東西過來,

有隕石從天而降,原子的碰撞。

這是爆開來的動。」政廷說。





「嗯!圖畫明明是靜止的東西,怎麼會讓人覺得動?」

我順著政廷剛剛說的「爆開來的動」來談圖像中的動感。





衍廷說:「有一種是飛翔的動。」

「還有立體的動。」宜儒說。

瑋辰接口說:「距離也是動;彈簧也是動。」

婧淳說:「這裡有彈跳,也是動的感覺。」



「一節一節的顏色往前推。」若凡說。

知道她的意思,她在說圖畫中顏色的推動。



「還有水滴下來。」

阡毓說的是水滴落的動。



「這邊游泳池中間,有很多人在潑水。」

旻柔的是水被潑起的動。



「這邊有飛機掉下來。」衍廷說。

「這是龍捲風捲出來。」岳辰說。

「太空破洞也會動。」瑋辰說。

「裡面有魚在游泳。」小渝潔說的是魚的游動。

「這裡火箭噴上去。」義軒的是火箭噴發的動。







上卿指著圖畫說:「有個東西在滾動。」

「房子在動。」舒晴說。

「火山爆發。」宜儒說。

「水噴出來。雨滴下來。」婧淳說。

「水流下去。」宜璋說。

「海浪。」亨恩說的是波動的動。



孩子指著白板上的圖,

說明他們看到的「動」。





畫畫是種奇異的經驗,

透過視覺,發展技法。

這個技法,是為表達人的意念。

沒有要表達的東西,要有技法做啥?



萬歲!這班孩子沒人害怕創作了,

也沒人喊不會畫畫了。



享受創作是一種能力,無拘的能力。

這是非常私自的行為,無須符合任何人的期待。





接下來,大家分頭寫自己的故事,

相互觀賞彼此的故事,說說笑笑,

將美好時光編織進記憶中,

相約下課還要一起打球玩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