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假日小學2010/11/13(上) 羨慕、嫉妒、崇拜、佩服、向上與摧毀

清晨,黃狗阿肥懶懶躺在門口,

沒跟白狗桌布搶食骨頭。

牠們是同胞兄弟,從小吵到大。

2003年寶鍊從補狗大隊手中帶回來。



連下多日雨,夾雲露著微光,

把木頭屋簷鑲出好看的金邊。

哎!阿肥,不要懶了,起來吧!天空美麗。

骨頭都被桌布吃光了。



阿肥抬眼望望,兀自趴下,低垂眼皮。

欸!老傢伙,小孩要來了,快快起來吃早餐。

寶鍊挨近阿肥,低聲叫牠,這才發現牠全身是血。

阿肥睜大眼睛望著天空,帶著笑意。

寶鍊趕緊去隔壁借推車,讓阿肥上車。

醫院十一點才開,阿肥躺在車廂,回看低頭望牠的人臉。

此時,誰都做不了什麼,只能等丹尼醫生。



佑佑來了,軀身跟阿肥說話。

佑跟各式生物說話,輕聲細語,遠遠溫和於對人。

他帶著鼓勵說,等一下會陪阿肥去醫院。



孩子陸續來了,天空飄起雨,

在肉桂樹林上空畫出條條絲線。

孩子追問阿肥受傷的事,誰也不知出了什麼事。

大家推估是阿肥和桌布吵架,打輸了。



牠們是兄弟,總是吵架。

一塊骨頭;一方小布;一道舞動的光影;

一個陰暗角落……,唉!什麼都好吵。

「那是因為嫉妒。」廷說。

「欸!怎會有妒嫉之心?」我問。

「那是因為羨慕,羨慕別人有,而自己沒有。」昕說。

「那是崇拜。」彥說。

「崇拜多了就會變成佩服。」阿羅說。

我在掛紙上寫下:羨慕、嫉妒、崇拜、佩服。

「所有問題都是來自『羨慕』。」佑說。

大家望著他,不知他要說什麼。



佑一如往常,平穩的說:「『羨慕』往好的方向走,

就會變成『崇拜』和『佩服』,想要跟那個人一樣。

往不好的方向走,就會產生『嫉妒』,

更強烈就會變成『摧毀』。」



我心驚膽顫望著這個孩兒,他一歲多就與寶鍊相識,

媽媽肚中懷著妹妹,和爸爸去寶鍊開的蓋婭咖啡館玩。

佑對環境極度敏感,稍不順意就大哭大鬧。出生即是。

那夜,他在蓋婭哭到聲嘶力竭。

佑的先天特質,加上後天成人的珍惜與呵護,

成為今日對世事的洞悉。看了教人感觸良多!



小小孩子看著這群大哥姐的辯論,必然心生困惑。

困惑很好,置於心中,他日得以追尋。

我們不也都是在困惑中成長,

因身心的漸熟,才得以體悟?



有孩子重提十月河岸那隻受傷的夜鷺,

寶鍊邊畫牠的身形,邊述說這個水域的特性。

牠因嚴重骨折,次日死了。孩子掛心車上的阿肥。









彥廷為我們演奏一首曲子,做為課堂的開啟。

我展開孩子的詩圖,朗讀給大家聽,

這些孩子以各自的觀點,陳述同一個環境。



十點四十五分,佑佑和阿羅要求陪阿肥去醫院,

留下其他懸心作畫的孩子。

外面雨水時停時落,他們散在四處,以圖文記錄環境。

時間緩緩流逝,阿肥不知如何?





圖文創作



雯 (小五)

十一月橫溪的顏色,蘊藏著一股特別的味道,感覺冷清。

(「感覺冷清」形容得真好,明明很多人,

清冷的空氣會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惆悵。)



均 (小二)

橫溪的樹屋五年了嗎?我現在七歲,樹幾歲了呢?

(今早均問阿肥來這裡幾年了,他掛念醫院裡的牠,心生難捨的消逝之情。)







儒 (小三)

五顏六色的花花草草很漂亮,也很香。

(儒今天想自己寫,給他紙筆,讓他安靜寫作。

今天空氣真有淺淺的香味,是自然的味道。)



凱 (小二)

橫溪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比如水晶、化石、大理石的碎片。

溪裡的水很冰,植物一直變顏色。我最喜歡樹屋。

(同處一個環境,人看到的東西卻很不同。凱鍾情於石,自始不變。

該給他一個盒子,蒐集條溪流的石頭,好對照石頭圖鑑,投影出橫溪的地球歲月。)



冉 (小四)

秋天的外面灰灰綠綠,沒有鮮艷的顏色。

我的心灰灰濛濛,看不到開放的花朵,心裡有說不出的難過。

(冉妹有顆柔軟的心,對環境憐憫易感。)



柔 (小一)

我看到樹上有很多葉子,小鳥會在那裡築巢。

下雨了,地上濕濕的,屋頂溼溼的,葉子也溼溼的。

(柔仰頭望樹用她特有的方式,羞赧細聲敘述看到的景像。)







廷 (小五)

秋天的河裡面藏著很多石頭,

起初十月中還可以看到,現在看不見了。

混沌的河水,像一隻伺機而動的老虎。

(橫溪果真如廷畫面上的顏色,混沌一片。

他端正寫下「伺機而動」四個字,來形容這混沌。)



彥 (小六)

我用十六個顏色,想像發生靈異事件後,橫溪就會變成這樣。

(你以為他在做什麼?呵呵!這小子只是在玩十六隻粉蠟筆,看混在一起會怎樣。

不過今日的河水,真有詭異的感覺。)



昕 (國一)

秋天的橫溪,披上一層薄紗。

表面暗淡無光,卻又充滿色彩。

(子盺妹子的詩文,帶著某種意涵。

她曾以「千年的光層層堆積,使萬物重生。」來描述橫溪的秋光;

以「冬天的雪蓋在春天的花上,風從春天吹到夏天,吹到秋天,吹到冬天。我在中途遇見它。 」

來書寫時間的無限與人的滄海一粟;

用「光穿過樹林,穿過天空,在我腳下,變成影子。」記下春陽。)



阡 (小三)

秋天到了,樹葉漸漸枯黃了。

黃色的葉子嫉妒綠色的葉子,

因為綠色的葉子可以在大樹的懷抱裡安心長大。

(阡不愛他人代勞,自畫自寫,慢慢有序完成她眼中所看心中所想。)







蕙 (小二)

今天早晨下著雨,樹跟小花都淋濕了,真討厭!

(蕙惦記著雨鞋,邊寫邊問,什麼時候要去踩水。

仔細端詳她的腳,嗯!先穿我的。知道她不想放過任何可以玩的機會。)



礽 (小一)

下雨天,小蘿蔔的葉子被淋得有點黑黑的,

黃色的是一艘船的前頭。

(多日雨後,菜蔬潰爛,會留下黑色的痕跡。

礽將生活經驗、眼前所及,和想像連結,形成這般景象。)



璋( 小五)

如果樹屋跟著樹長大,就會越長越高。

(呵呵!哥哥今天終於願意寫了。)







科 (大班)

(如果你沒經歷他的繪畫歷程,絕不會知道這張圖下隱藏著一艘帆船。

「覆蓋現像」重複出現在許多孩子身上,對孩子而言,畫畫是遊戲,是表達意念必經的路徑。

大多數孩子對於包裹外皮的某物,或在什麼之下的東西,絕對不會只畫最外層的表面。

他們會仔細描繪內容物,然後將之「覆蓋」。這覆蓋,有時是一次,有時是多重覆蓋。

比如,溪水裡的石頭。許多孩子會先畫石頭,然後再用溪水將之覆蓋。

只看結果,你只能看到一片烏黑。好奇他的「覆蓋」象徵什麼。)



承 (大班)

下雨了,橫溪的水越來越多,地上有些地方會積水。

木屋溼溼的,我也濕了。

(為了今日,承帶魚網來,想跟大哥哥一樣,撈上幾尾放在水缸。

雨一直落著,看來今日下水無望。我想,他的心也濕了。)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橫溪假日學校暫停一學期;原時段改為自由聚會


  我是奕廷媽媽。
  跟大家一樣,我喜歡讓孩子跟著邱老師和寶鍊一起玩,我常說她們就像馴獸師,總有辦法讓我家的小野獸進化成小人類,再轉化成大孩子。
  在多年來馴化了一大群小動物之後,邱老師和寶鍊想要精進她們的馴獸技巧,也藉此時間調養身體。在邱老師和寶鍊思考後,暫停本學期的假日課程是不得已,也是不得不的決定。
 
  幾年來大家的連結是不容易的,原來的上課時段若拿來做些別的,或許也是個點子。於是我自告奮勇,擔任自由聚會的召集人,趁兩個山大王不在家,我們可以玩點別的!至於內容,就等下週見面時再細談

我的mail  : cfchang68@gmail.com


引用自bow69的網誌

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假日幼兒 2011/9/4 單純的元素

把大衛˙麥基(David McKee)的艾瑪書攤在地上,

有的說過;有的沒說過。

請祺挑一本她今天想聽的,做為開端。

她選《艾瑪滑冰記》。



孩子聽故事總有一種神奇的神情,

類似無憂,又似沉醉。

腳浮浮,如在夢中。



故事進到「在牠們往更高的地方走時,

一隻大象說:『你們看這裡的樹,長得不太一樣。』」



「這邊的樹長得尖尖的。」舶呵呵笑說。

「那是聖誕節的樹。」誼接話。

「是松樹。」寬補充。



順著故事的流動,

孩子整理各自的經驗,

歸納入想像中。



故事進入雪境。

「雪」給少有雪地經驗人的初步印象經常是

雪人、雪球和雪仗。



嗯!記得我冰島同學的畫作,常給人一種

如鏡的、冷清的、無聲的感受。

她說,除非你生長其中,否則很難真正感覺到什麼是

冰 天 雪 地。



這就是為什麼我的畫,

經常重複熱帶植物的開開與合合。



這是環境給人的直接感受,

無法教導、無處傳授、無法逃離,也無須閃避。

有如持續低音,在各自生命曲式中,

持 續 嚎 鳴。



說完艾瑪,接著進入孩子的創作故事。

我要孩子安靜聽,不要說話。

我的要求,讓這些小小孩兒持續靜聽一個多小時。



直至說到寬的故事,誼忍不住說:

「他都是畫圓形。」

我注意到,誼也注意到。



這讓我想到《不是棍子》《不是箱子》《小污點》《我等待》這類書,

它們都是以一個單純元素(棍子、箱子、污點、線)貫穿整體。

棍子可以是魚竿,可以是畫筆,也可以是寶箭。

箱子可以是車子,可以是高山,也可以是機器人。



這景象是否很熟悉?

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

就會把積木當作電話、車子或炒菜鍋裡的蘿蔔。

他們透過想像的梭子,

將手中的物件幻化成任何東西。



我們回來看看

寬寬用「圓」的重複,傳達什麼。



蛇躲在山洞裡





蛇在窩裡睡覺





蛇在看彩虹





蛇在看蝸牛





蛇在窩裡生了很多蛋





蛇在開戰車







他的圓,是山洞傳,是蛇窩,也是彩虹


他將圓,變形成蝸牛、一窩,和戰車


 


假日小學 2011/9/3 秋季選課單

很久沒見,孩子一來,吱吱喳喳說個不停。

好啦!今天的正事是決定這學期四堂課自己要進行的項目。



有孩子千年不變,從一而終的做他原先做的;

有孩子只顧跟著朋友,朋友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有孩子以朋友為基礎,群聚商量共同要進行的東西。



看孩子選科目定議題很有意思,

可見到性格的樣貌和心中的輕重。



結果是:

1 烹飪 / 昕

2 縫鞋子 / 雯、冉、礽

3 紙藝 / 凱、揚、均

4 發聲玩具 / 佑、羅

5 黏土 / 奕

6 素描 / 儒

7 紙飛機 / 廷

8 吉他 / 璋

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2011秋 / 上課日期公告

小學部(週六)

9/24、10/22、11/26、12/24



幼兒部(週日)

9/25、10/23、11/27、12/25

9 / 3(週六)小學部補課訊息

早上和孩子討論各自的自學方案,

下午大家來烤麵包,並開放給大人一起來玩。

如還想烤其他的,就自己帶來。



這是靜雯寫的,很讚吧!





同時間,徵求有興趣的大人,

幫忙在孩子製作的內臟瓶上,書寫埃及文字。

會不會沒關係,有樣本可抄,但要書寫工整,

真正像象形文字。




2011秋 / 小學部課程概述

這學期除了孩子自己選定的自學方案外,

將加入邱守榕教授的觀察、談論與延續。

邱守榕是誰?有人認得,有人不認得,但小孩大都記得。

就是常常背一大袋組合玩具的那個老太太啦!







嗯!很難描述。網路上說邱守榕教授是熱情的數學教育家,

又有說她是彰師大數學教授……等等。背景請自行上網看。

http://leeyh.csie.org/fm/essay/essay01.html

http://www.wretch.cc/blog/kidsworking/12179862



而我,是被她的話深深打動,下面是上她課記下的片語。

哎喲!很好看。慢慢閱讀,細心揣測,然後自己評斷!





提供孩子一個好奇的環境,讓問題繼續存在,培養一個堅持找答案的態度。



數字表現事物現象間的關係。



命名的道理。語言在文化中的背景。(文化工作必須慎重用詞)



慢,避免錯誤。



有紀律的學習



問題在多次經驗中得到澄清,有一點點印象就夠了,

往後自然會澄清。(多重經驗與時間)



用結果來說明現象,由答案中了解問題。



『換句話說』:用他懂得的話去說。



『已知』→『求作』,善用已知條件,跟原有知識結合。



教師說有條理的話,孩子聽有條理的話。



˙數學有一套精密語言,但必須用到日常語言。

將日常語言精密化,語詞、術語成習慣,如等於、兩倍….。



教太多與教不夠。(有些教太多,有些教不夠)。



板書示範的重要。



把力氣花在計算技能上,反而窄化了他的經驗。



自發性的概念。



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系統(有組織),發展成科學性的概念。(組織化、科學化)。



將知識轉化成系統性科學性的概念,是教師的責任。



個別差異即是大同、小異。可遇而不可求。



提供足夠的條件,建構他自己的知識。

知識的自我建構,如果前後矛盾,教師要拿另一現象來與他談,任他自我揣測。



對話學習的重要。數學學習中有很重要的語言成分在內,不是一次就明白。



光聽真理是不夠的,學生的信仰必須置於矛盾中,而後才有進步。

也就是要經由實驗、尋找、個別進步….,

在此情況下,犯錯不是錯,而是症狀。



經驗上的不可能,可用邏輯上的不可能來說明。



知識也是想像的產品。



人工智慧成為機器智慧。



孩子的錯誤非零星出現,即錯誤會系統性的出現。



隱藏性的知識由活動中去發現。(外顯化)

2011秋 / 幼兒部課程概述

幼兒部課程分為三個部分:

兒童文學、工藝與創作、手工書製作。



(一)兒童文學(主教師 / 邱惠瑛)

上學期大衛˙麥基(David McKee)的故事還沒說完,

孩子的故事也還沒寫玩,所以,我們繼續就往下進行。



(二)工藝與創作(主教師 / 王寶鍊)

寶鍊要帶孩子做一張可坐著吃東西的磁磚椅,

並介紹高第的生平與建築。

嗯!高第實在很難三言兩語道盡,

就請自行上網去找吧!



(三)手工書製作(主教師 / 王寶鍊)

寶鍊要帶大人將自己孩子的故事,製作成小書,

一面留存孩子的創作痕跡,另者可供孩子閱讀。

此為免費課程,要參加者請網路報名,

上課日期則依報名者的日程與寶鍊商議敲定。



◎ 自備用品:掃描機、手提電腦。



因手工書耗工費時,因此得由自己的父母來做。

不參加者,期末孩子的作品則原樣裝釘發回。


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2011年8月26日 星期五

九月補課訊息

因多人假日作息早已排定

故上課日期與上學期相同

9/3 週六小學部

9/4 週日幼兒部

如無法補課的人

請傳帳號辦理退費



秋季課程須待小學開學後

依照學校作息再定

要參加的人 請網路報名

並將無法上課的時間傳給我

作為參考 謝謝

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

這樣死掉,很可惜!

阿羅老擔心少玩,每次東西張羅一堆,像要去荒島。

今日帶來釣竿和麵包蟲。

釣竿不稀奇,麵包蟲引來小小孩子陣陣驚呼。

聽說他家冰箱或地上常可發現蠕蠕爬行軟蟲,

氣到他媽要大叫:「你和你的蟲一起給我滾出去!」。

而,這個阿羅,總是「嘴巴開開」與蟲相同的無辜面容。









大小孩在課程夾縫中,成群杵在溪邊,

重複「蹲下、鉤蟲、甩竿、收竿」

再度「蹲下、鉤蟲、甩竿、收竿」四部曲。日升日落。

小小孩兒則跟進跟出,以謹慎面容,立在有限距離外,

盤算「有為者亦若是」或「吾將取而代之」。

疲累困乏後,大孩子噗通跳進溪流裡,

剩餘的麵包蟲就賞給圍觀的小小孩吧!



小小孩把麵包蟲捧到岸上,一人建議挖土掩埋,眾人附議。

說著立即動手,挖土掘洞。唯有凱。

他以慣有的從容語調說:「牠們也有生命,這樣很殘忍。」

沒人理他,繼續挖土。忍住不介入,想看孩子的原型社會。



凱見眾人不理,慌急起身,以腳踩踏土堆。

其中一人挑蟲一隻,丟向土穴,迅速掩滅。

凱紅了眼眶,以手掘土,顫聲說道:「你們這樣會有報應的。」

眾聲喧囂,帶著戲謔。

老師提起裝蟲桶子,要溪裡的阿羅處理。

蟲隨溪流,進入魚的肚腹,或沒有。



整夜一直在想凱和此事。

次日課前,把事情重述一次。

阿羅對彥竊竊私語:「她在指指桑罵槐。」

這個「她」是指我。我朗聲說:「『指桑罵槐』出自何處?」

阿羅驚叫:「嗄!你怎麼知道我在說什麼?」

「廢話,你老師學過唇語。」我鬧著給他頂回去。

此事表過不提。



「麵包蟲終究要死。」佑說:「從釣魚店買的時候,就知道結果了。」

「蟲是要給魚吃的。」小小孩說。

「魚給人吃。」有人接著說。「人給蟲吃。」

「人如果沒有被蟲吃掉,這個世界就會臭死。」

「不對,那就都不會臭掉,到處都是新鮮的屍體,不會腐爛。」

「哈哈!全部都變成木乃伊了。」

大家七嘴八舌,笑鬧成團。像是玩笑,又像談論。

這種議題,與宗教、神鬼、政治相類,很難確切。



我要說的是,凱的態度和作法。

大部分人在眾聲稱是中,會改變立場,倒向人多或強勢的一方。

他,以一擋十,為自己的信念奮戰。始終如一。

這個平日溫良恭儉的孩子,在信念上的「不讓」,令人動容。



「我也覺得很殘忍,只是××叫我這樣做。」有人為自己的行為辯護。

「都是××先開始的。」有人爭取我的認同。

此時的我,就是強勢的一方。



某個程度,孩子的社會是微型的成人世界,

反映成人的態度與價值。



好啦!我也沒有要說什麼,

收拾東西開始上課了。



凱突然緩聲說:「這樣死掉,很可惜!」

我猜他的意思是說,

「把蟲埋掉,這樣沒有貢獻的死掉,很可惜!」

我聽了愛笑,且心緒複雜。



將來的歲月會把這群孩子磨成不同的形狀,

如溪與石。但,成人能做什麼?



教育分成兩個方向,一是偏向技術性。

好比教導人如何謀生,在自己的行業中出人頭地。

另一是「價值感」。學會把自己的價值感放在

誠實、節儉、努力工作、愛護同胞上。

如果沒有人教導你建立這些價值感,

即使技術領域的知識多麼先進,你仍一無是處。

~摘自《少年小樹之歌》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參觀「木乃伊傳奇 / 埃及古文明特展」注意事項

參觀日期:2011 / 7 / 13(三)

集合時間:早上8:30

集合地點:永寧捷運站 2 號出口

回程時間:約4:30抵永寧捷運站 2號出口。



攜帶物品

1. 捷運悠遊卡

2. 筆(現場作畫用,兩支即可,不要帶一大盒,太重了。素描本由老師準備)

3. 水壺(請裝夠喝開水)

4. 簡易午餐(如飯糰壽司之類)

5. 輕便雨衣、衛生紙。

6. 少量金錢(購買紀念品是孩子熱愛的活動,和朋友一起挑選喜歡的東西,喔!很讚。)

7.請於7/12(週二)前將票寫上名字,交給老師。

  無票者請繳220元,現場購票。 (參觀日歡迎家長同行,請事先登記)






 





 






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2011小學夏令營 / 木乃伊傳奇行前準備

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當中,他們把白天與黑夜各劃分為12個小時,

而黑夜與冥界幾乎可以說是同義字,

他們認為太陽西下之後,世界被黑夜(冥界)所吞噬,

而太陽神拉(Re)會在地下世界裡搭乘一艘「太陽船」,

在冥河裡由西向東航行,以進行重生之旅。

所以,在概念上太陽神拉(Re)的重生也得經過12小時,

而這12小時的劃分只是概念上的劃分而已,並不是真正的時間單位。

以下列出的這12小時就是太陽神拉重(Re)生過程,

上文資料摘自邱健一先生的網站  很讚  請上去看

http://amenra0131.pixnet.net/blog/post/30655804





此次主課程以「來世之書」為主軸:

第一天 / 7月8日(週五)

上午:太陽神拉(Re)的黑暗旅程、華納斯之地(Field of Wernes)

下午:仿畫、卡諾皮克臟器罐組(Set of Four Canopic Jars)製作



第二天 / 7月9日(週六)

上午:奧塞里斯水域(Waters of Osiris)、蘇卡領地、蘇卡地窖

下午:仿畫、卡諾皮克臟器罐組(Set of Four Canopic Jars)製作



第三天 / 7月10日(週日)

上午:拉與奧塞里斯的結盟、蛇妖阿波菲斯

下午:仿畫、卡諾皮克臟器罐組(Set of Four Canopic Jars)製作



第四天 / 7月11日(週一):

上午:洞穴居民、拉(Re)堅定的航程、第十小時

下午:仿畫、卡諾皮克臟器罐組(Set of Four Canopic Jars)製作



第五天 / 7月12日(週二):

上午:第十一小時、第十二小時

下午:仿畫、卡諾皮克臟器罐組(Set of Four Canopic Jars)製作



第六天 / 7月13日(週三):

赴中正紀念堂參觀「埃及古文明特展 / 木乃伊傳奇」





準備物品

1 水壺

2 玩水用具(依自己的需要準備,如泳衣、泳帽、泳鏡、泳圈、浴巾、換洗衣物、釣具、撈網……等等,自己決定囉!)

3 要下水的人,請穿有帶涼鞋下水,避免不肖人士亂丟玻璃瓶。

4 個人用品(如藥物、防蚊液等,但請不要帶電子玩具)

5請帶4個高約8公分的有蓋玻璃罐(就是一般的醬瓜罐),要製作卡諾皮克臟器罐組。



* 7 / 13參觀前一日會另發行前準備單,當天家長亦可同行,但請預先登記。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2011幼兒夏令營: 石頭故事 / 驢小弟變石頭

多年前開始講這個故事,幾乎所有孩子都愛它。

不確切知道他們愛的是什麼,也不知道大家愛的是否都相同。反正就是愛。

而,我也一直不願去問。問他們為何愛,或愛什麼。

只是當故事走到某個點上,我能夠知道他們的眼會露出奇異的光芒,

那光芒讓我願意一直把故事說下去,說它一輩子。







這是敘述一隻喜歡收集石頭的小驢子撿到一顆魔法石,

把自己變成石頭又變回驢子的故事。



當小驢子撿到魔法石喜滋滋走過山丘,

盤算著諸多願望時,來了一隻饑餓的獅子。

牠原可把獅子變成……,

(我停頓一下,留下空間讓孩子插話進來。)



「把獅子變成馬,就不會吃,他還可以騎馬回家。」鳶急促的說,

我要阿鳶緩緩,慢慢說明自己心中想的。

「牠可以把獅子變成兔子,就不會吃牠。」

雅將自己想養兔子的心願,鑲進故事中。

「牠可以把獅子變成樹,就不能動了。」舳說。



我用眼神問書,想聽他怎麼想。

「把獅子變樹葉。」書低聲說。

「把獅子變成錢包,就可以把石頭放在裡面。」誼說。

「變腳踏車,可以騎去玩。」我想寬把自己的希望和故事合而為一。

「變汽車也可以開去玩。」多對寬的提議做補充。

「變成石頭,獅子就不能動了。」儒說。



嗯,所有這些,都是以保驢子安全的方向來想。

絕不會有人說,要把獅子變成豹、鱷魚或比驢子更兇猛的動物。

過往的經驗和知識,讓孩子理出一個與驢子安全相對應的判準,

他們在心中歸納出「會對驢子造成傷害」和「不會對驢子造成傷害」兩個部分。



我其實更喜歡的是作者接下來的安排:

小驢子因為太緊張了,竟然把自己變成石頭。

獅子聞聞驢子石頭,那原是可口的餐點呀!

獅子眼神困惑,百思不解,緩緩離開。

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幽了獅子一默,孩子笑了起來。

他淺淺緩緩的埋下伏筆,讓孩子順流而下。



然後,驢子石頭躺在滿天星斗之下,美麗極了。

William Steig「嘩」的開了一大扇窗給所有讀者。

我不要孩子插話,讓他們好好聽這位老先生如何處理驢子的心境:

牠從恐懼、焦慮、無助、絕望,到想像各種可能。

有時從驢子內心往外看,有時回頭從他者往驢子內心看。

驢子石頭和魔法石的永遠並置,是史塔克在絕望中點燃的一束微光。









孩子都愛魔法,但史塔克不把魔法當甜糖,討好孩子。

他以成熟從容的幽默態度,以魔法來啟動人性。

這讓我不禁要重新去看他的創作年譜。



William Steig生於1907年,2003年去世。

23歲從事漫畫工作,61歲開始創作童書,創作了近60本圖畫書。

《驢小弟變石頭》(Sylvester and the Magic Pebble)

得到1970年凱迪克獎金獎桂冠,是他的第三本童書。



故事進行到一連串父母心焦尋子的心路歷程,

我對驢媽媽不斷哭泣驢爸爸極力安慰這段較有意見。

我想,不是所有女性都用這種方式表達心焦,至少我不是。

我以雙性表達同等心境,輕輕帶過。

嘿嘿!史塔克老先生,我以個人的信念篩洗你的故事。



豬警察帶著獵犬四處嗅聞驢小弟的味道。

「驢子石頭也會有驢子的味道啊!」舶說。

「驢子是被石頭包在裡面,味道也會包在裡面,外面聞不到。」雅說。

我沒讓它繼續發展,一路往下。



驢子石頭在草地上感受四季流轉,

他感到他將永遠會是一顆石頭,他試著去習慣。

只有經歷歲月淘洗的人,才會寫出「試著去習慣」。

冬季雪封四處,饑餓的野狼坐在驢子石頭上面,對天嚎吠。

惟有此時驢子慶幸自己變成石頭吧!我想。

春天來了,故事一直往下走,最末以happy ending收場。

當然必須這樣,不然孩子的心要放在哪裡。



關於William Steig的微知識

(下文擇摘自《文學報》)

史塔克一直偏愛動物的形象,讓那些動物披上人的服裝。

威廉•史塔克曾經在一個採訪裏這樣說道:

「我想運用動物可以強調故事的象徵性,它們象徵著人類的行為。

而且孩子們立刻就知道,這並不僅僅是一個故事,

而是生活中某種實實在在的東西。」



它想告訴我們,在任何的失望以及挫敗之下,

保持良好的心境,帶着希望去度過每個難關,

到最後,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未必可以失而復得,至少可以得到愉悅的心態和永葆的堅強。



William Steig用「大師的筆,孩子的眼」來創作故事,

以及那個時候,他眼裏的生活、世界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