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8日 星期六

兒童文學隨堂側記二

2008 / 6 / 20、27 週五兒童文學

一、 覆蓋現象
這段時期,李察、冉冉、恩恩、舒晴、義軒、政廷同時都在畫植物,
政廷畫風吹樹;義軒畫瓶中樹;李察、冉冉、恩恩、舒晴都在畫豌豆。
後四者同坐一桌,形成一種遊戲。
也不知是誰引起,待我發現,已豌豆鬚芽蔓延四周了。

初落筆時,冉冉和舒晴豌豆型態和媒材相同,皆以粉蠟筆為基底;
李察和恩恩則以水彩勾勒線條。
他們從同處起跑,各自奔向自己要去的地方。

2008年6月25日 星期三

馬戲團劇照

提前把戲服拿回來讓孩子試穿
穿好戲服的孩子興奮的在旁邊跳來跳去
陽光從窗外射進來 照映在孩子身上的亮片
將點點光影投射在在教室白牆上


老師看外面好光景 紛紛呼喚孩子到院子照相
有些孩子第一次穿戲服 感覺奇異



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畢卡索生平與創作

畢卡索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
1881年誕生於西班牙的馬拉加,1973年逝於法國。
終其一生,他總是嘗試著新的和不同的事物
繪畫風格比起其它的藝術家來說有更多的改變。



十九世紀末以來人類經歷過的社會變動,戰亂、革命、建設或破壞,以及在其中漂浮的人生色彩的變幻― 這一切都攝入了畢卡索的照相機式的眼睛,並使之轉形為藝術。畢卡索那種所謂「變色龍」似的演變,恰正是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的縮影。
畢卡索的偉大不在於他的藝術作品的成就本身,而在於其藝術創作所體現的時代精神的力量。他是精力充沛的和平戰士。畢卡索與其他西班牙人一樣喜歡看鬥牛,但他更樂於跟社會上的各種惡勢力和戰爭勢力作鬥爭。畢卡索說:「繪畫不是為著裝飾寓所而作,而是抵抗敵人的攻守武器。」
他同情人民,關心人民的疾苦。他又說:「藝術是悲哀與苦惱的兒女,悲哀才是冥想的溫床。」「畫面上的那些徹底的形與色,埋藏著人物的所有意念與生活的擺盪」。
唯有將畢卡索與整個時代緊緊聯繫在一起,才有可能揭示畢卡索的藝術生涯及其作品的真正奧秘。

2008年6月20日 星期五

變化莫測的畢卡索 / 粉紅時期˙馬戲團

兒童工房第六屆畢業典禮暨期末演出
變化莫測的畢卡索 / 粉紅時期˙馬戲團


每年我們都會選一位藝術家,和孩子一起做整學期的鑽研。
記得2002馬蒂斯來台灣展出,我們做了《華麗的野獸—馬蒂斯》
那屆孩子今夏即將升上六年級,當時駐校畫家畫的仿畫,
至今仍掛在學校。去年我們介紹妮基的「我的母親娜娜系列」;
今夏米勒和獅子王來台展演,接著還有冬季的「太陽馬戲團」。
這學期,我們和孩子共讀畢卡索的生平和畫作,
從童年時期、藍色時期、粉紅時期到老年。

2008年6月8日 星期日

「幼小銜接」接什麼?

「幼小銜接」接什麼?
如果不明白九年國民教育的大方向,
恐怕很難知道幼小銜接要接什麼。
近日邱老師應邀到工研院附設托兒所演講「幼小銜接,接什麼?」,
演講內容分為生活與學習兩大方向,
其中學習又分為語文和數學兩的項目來說明。
將演講書面資料附於此處,歡迎大家參考使用。


語文
以全語言(whole language)精神發展出的語文教學

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沙,孩子心中的寶物!

幾乎沒有一個孩子不愛玩沙。
玩沙,居所有遊戲中的首位,
是孩子心中無可取代的寶物。


沙沒有固定形狀,沒有固定模樣。
可獨玩,可共享。
它不是什麼;同時也是任何什麼。
孩子經由手,來延伸腦的意念。

光腳踩在軟綿沙上,

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

我們畢業了

如果沒有黑夜
我們就永遠看不到星星
如果沒有寂靜
我們就終生與蟲鳴無緣
黑夜和白日組成我們的一天
悲傷和快樂交織出我們的人生


孩子你要從兒童工房畢業
接著是小學生活的開始
希望托兒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