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27日 星期一

嘻遊長福橋

2005 / 6 / 25
嘻遊長福橋
應三峽鎮公所之邀,我們到三峽長福橋提供一個嘻遊攤位,做為龍舟競賽的周邊活動。


大家決定要在橋上設幾個藝術攤點,供往來孩子遊戲。我們的攤點有人體石膏像、彩繪顏面,以及巫婆的鬼屋。




藝術工作者阿PIA擔任今天的石膏像,完全模擬石膏像的演出,贏得橋上許多讚嘆的眼光。往來行人發現這座石膏像竟然是真人,紛紛流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態。

2005第三屆畢業典禮暨戲劇演出-獻給安徒生


兒童工房第三屆畢業典禮暨戲劇演出
------ 獻給安徒生 / 人魚公主、野天鵝與醜小鴨


劇的形成:
安徒生出生於1805年4月2日,被稱為「現代兒童文學之父」。
他花費了四十年時間為孩子撰寫164篇作品,無一不充滿豐富的想像力與濃烈情感,傳遞了人性中最真、最善、最美的普世價值,跨越了時間、地域與種族限制,風靡了不同角落世世代代無數個大小讀者,早已成為人類最寶貴的共同文化資產!
值此安徒生兩百歲生日,我們有系統介紹安徒生的作品給我們的孩子,同時討論故事中隱藏的寓意,希望能與世界同步,一起共渡2005年被丹麥定為「安徒生年」的特別年度。
經過孩子的討論,決定演出《人魚公主》、《醜小鴨》和《野天鵝》,作為獻給童話之父---安徒生的獻禮。

2005年6月19日 星期日

與幼兒分離的平撫方法

站孩子的立場,不論年齡大小,首次離家本來就不事件容易的事。但是,孩子一長大,父母就無法再提供他們所需要的玩伴和玩耍的機會。即使有兄弟姊妹,他也仍然需要同年齡的朋友,在社交情境下學習認識自己的機會是難能可貴的。由於孩子與父母都有不得不分離的的共識,自然會平衡分離最初帶來的苦楚,而玩伴遊戲和團體活動的魅力也確實能平撫離家之痛。離開安全又溫馨的家的確不易,但總有些方法使過度齊平順些:

‧先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設,以面對孩子的感受。
‧ 告訴孩子分離的情形以,及與其他小朋友遊戲玩耍的熱鬧。
‧ 帶孩子認識學校熟悉學校,讓孩子知道你也喜歡這個地方。
‧ 事先介紹孩子認識老師,也讓孩子知道您喜歡他們。
‧ 別在意孩子的倒退行為的現象-------早上幫他穿衣服,吃飯時不加諸任何壓力。
‧ 讓孩子每天從家裡帶一個玩具或他喜歡的東西--------即便是你的照片。
‧ 到達托兒所時幫孩子拿下背包,然後確定老師跟他打過招呼。
‧ 擁抱孩子,然後確定他有機會轉向旁人尋求慰藉-------不論大人或小孩。
‧ 提醒孩子,您什麼時候會來接他。

2005年6月18日 星期六

兒童工房行動劇團-大人的戲


媽媽們看到孩子的演出,也興起了登台的想望。於是媽媽們利用閒暇,經由繪本共讀、劇本改編、肢體訓練、剪編音樂、舞台設計、製作道具,到接洽場地,為土城三峽地區小學孩子巡迴演出等事,一手完成。



日積月累中,形成了一個有趣的傳統,那就是:
大人小孩相互演戲給對方看
《神奇變身水》 2002


劇的形成:

兒童工房行動劇團-孩子的戲

兒童工房行動劇團

兒童工房的孩子每年上下學期的兩次演出,一次以中國文學為主,一次以西方文學為軸。希望能從東、西不同文學意境中,體會不同的文化傳統。
媽媽們看到孩子的演出,也興起了登台的想望。於是媽媽們利用閒暇,經由繪本共讀、劇本改編、肢體訓練、剪編音樂、舞台設計、製作道具,到接洽場地,為土城三峽地區小學孩子巡迴演出等事,一手完成。日積月累中,形成了一個有趣的傳統,那就是:
大人小孩相互演戲給對方看



《華麗的野獸˙向馬蒂斯致敬》 2002
劇的形成:
1905年崛起於法國巴黎的野獸派大師亨利˙馬諦斯(Henri Matisse),在西洋美術史上的地位與立體派大師畢卡索並駕齊驅。

兒童工房繪本館-眼淚茶

書的形成
這學期教室的圖書區擺放了一系列阿諾.羅北兒的繪本。<眼淚茶>是《貓頭鷹在家》系列裡的一個小故事。內容描述貓頭鷹想泡一壺眼淚茶,便開始想種種令他難過的事,比如:椅子的腳斷了;美麗的早晨沒人欣賞;書掉在壁爐後面沒有人發現;書破掉了等等……。講完故事孩子開始學貓頭鷹說他們難過的事,讓我興起了讓孩子製作《眼淚茶》繪本的念頭。
一次又一次的創作經驗,孩子熟悉整個故事的創作流程,有人先作畫,將傷心事畫在紙上;有人先敘述文字,把傷心事告訴別人;有人晃來晃去,看看別人的傷心事,回頭對照自己的傷心事。我一一將他們的故事紀錄下來,寫在圖畫纸背後。整個故事的創作軸線,從九月延伸到十二月,在紀錄的當時,心中感到奇異,每個人傷心和在乎的事不盡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和創作者各自的生活有關。在想,成人擔心和在乎的是什麼。我呢?你家若也來煮一壺眼淚茶,或可讓彼此知道引起對方傷心的事是什麼。


云希想泡一壺眼淚茶。她拿出一個茶壺,開始想令她難過的事。6-1

窗戶破了,會掉下來。讓我難過!6-2


駱駝受傷了,人不能騎。讓我難過!6-3

兒童工房繪本館-水蛇

書的形成

學期開始,孩子日日群聚畫龜,玩釣魚遊戲,像極從前的村落聚賭。孩子用各式紙片做不同的龜,粉臘筆在他們指間搓揉,混出的豐富的色層,我為那些風采暈眩癡迷,想留住這些美龜,於是,動起整編成書的想望。我悄悄將這些作品收集起來,次日團體活動時展示給大家看,同時詢問作者的圖畫內容。孩子眼見平日隨手做成的角落作品,成了老師口中的珍寶,臉上溢著奇異的光彩。接著我要求他們繼續往下延續,孩子受到鼓舞,個個埋頭苦幹。次日我又一一將前日的作品朗讀給大家聽,利於觀照故事的前後。
如此持續一段時間後,因主題的需要,我們閱讀許多海洋圖鑑,也觀賞了許多相關影片,孩子說的談的畫的剪的,都離不開這些,不知不覺中這些生活瑣碎事都成了孩子創作的素材啦!尤其性喜群聚個性害羞的錘頭鲨得到孩子一致好評,不過牠的模樣還真像清朝宮女呢!只有朱軒辰不為所動,全心全意熱情擁抱他的大海龜。
音樂老師從這些孩子關心的議題,尋找出切入的線索,編成戲劇,鑲扣入期末演出《月亮男孩》戲劇中,讓孩子用肢體和音樂做整學期的整結。
寒假期間,坐在桌前將孩子的口述故事,打成書面文字,心情澎湃複雜。親愛的爸爸媽媽,請細心閱讀這本你孩子創作的圖文書,您將會發現孩子內藏的豐富意念。唉唉!真不想讓這些孩子長大,好讓我可以像留住這本《海書》般的留住他們。




水蛇是小魚的朋友。1

兒童工房繪本館-恐龍夢幻國

恐龍夢幻國
這學期孩子共讀一本利用3D動畫製作而成的恐龍書,大家愛極山洞裡忽隱忽現的各式恐龍,老師只好將圖書館中所有恐龍書全數搬到圖書區,任孩子對照索引。孩子看的、說的、玩的、畫的都圍繞著恐龍打轉,各個角落興起陣陣恐龍風。於是,繪本製作時間,老師順水推舟,讓孩子將剛才在各個角落進行的遊戲,繪製成自己的恐龍書。
當故事時間老師在說 Eric Carle的《Today is Monday》時,孩子說的不是「我星期幾吃什麼」,而是說「恐龍星期幾吃什麼」。這段時期,所有和恐龍有關無關的事,一律都被孩子自然轉換成與恐龍相關的事。這種現象實在有趣!
期末孩子的繪本發回去時,請注意觀察各繪本之間有什麼共通的地方,你大概就可以推測這段時間你的孩子熱衷的是什麼。




恐龍在吃章魚,吃完的時候,發現在下雨了,牠就快點跑回去。1


2005年6月15日 星期三

數學

數學有它本身特定的語言,幼兒是透過感官和知覺操作與物理世界互動,來發展邏輯思考。這些是必須伴隨解決日常生活或在課程主題中,漸進建構而成。


與真實世界有關的數學經驗
成人提供給幼兒的學習活動,須與幼兒真實生活世界經驗的人、事、物有關。如,用餐時間,老師請孩子清點今天需要的點心份數(數數)。請孩子幫忙發紙,一人一張(一對一配對)。將不同的形狀的教具,收在不同的籃子子裡(分類)。老師將孩子的出席狀況,明列在出席表上,讓孩子數一數缺席的人數(數數與表列)。教師請孩子將從庭院撿來的樹葉分類,依形狀不同,大小不同堆疊起來,供大家觀賞(分類、比較)。孩子檢視手上的拼圖需要哪種形狀?需要幾塊?(幾何概念)。




數學語言的描述
教師開始使用數學語言的最簡單方法,就是正確明晰地描述顏色、形狀、大小、質量,以及量的測量(如重量、體積、和容量)。幼兒週遭環境中成人語言會深刻影響幼兒的語言,如果老師自己使用的語言比較特定,且要求幼兒多做資訊的描述,那麼,幼兒使用的語言就會比較明確且具描述性。幼兒需要去做比較、分類、排序與敘述,才有辦法發展明確詳細又具描述性的數學語言。

傳統故事小劇場_民俗曲藝

學期課程以偶戲劇場為主軸,輔以認識與操作傳統節奏樂器、傳統歌謠教唱。每次課程分成五大單元:
1.台語講古;2.歌謠教唱;3.遊戲鑼鼓;4.台語諺語;
5.布袋戲欣賞



歌謠教唱

遊戲鑼鼓


肢體、遊戲與音樂

學期結束前,我和孩子一起回想所有上過的課,發現許多我忘了的事,他們竟然記得。從小球、磁鐵、機器人、鯊魚島,到草螟仔公和懸絲偶,一路走下來,記憶讓我們珍視彼此相處的美好時光。





˙教學目標
1. 幫助學生累積音樂經驗:
教學上,不管採用何種教學方式或經由任何管道,所有的音樂要素最初都是以原始簡易的型態展現給學生。學生在經驗中,探索種種音樂現象的特質,然後再漸次推演至更複雜的音樂型式。
經驗隨著時空的變遷,可以是無止境的,孩子若懂得在經驗音樂中探索,則其音樂能力的成長也將無止境。這裡指的經驗探索包括空間、聲音和結構三個面向。

我們的自然園區

三峽與土城交界處,有條小河,人稱「橫溪」。
溪邊有一大片地,有的是農人耕作的農地,有的是荒漫的野地。土地邊有間亂七八糟搭建出的房屋,屋前兩棵苦楝、一棵榕樹、一棵公構樹圍繞出庭院。




橫溪稻子結穗收割後又開始插秧了。
孩子在那裡:有人玩砂,有人挖土,有人灌水,有人摸狗,有人只是坐著吹風。沒有人告訴你該玩什麼,也沒有人告訴你該怎麼玩。
遊戲就在「環境提供給人」以及「人與人互動」之間自然形成。


野天鵝

兒童以反思的方式處理自己的經驗。
他們對自己所驚嘆訝異的世界
不是想去攫補支配,而是想去了解。

每星期我們會有一段時間為孩子說故事,
透過故事引發出的問題,和孩子一同思考。



惦記著今年四月二日是安徒生二百年週年紀念日,想著,這些故事年幼時我也讀過,不知我爸媽是不是也讀過。橫跨二百年,該有三個世代了,這是代代間縱向的聯繫。
我將「安徒生」三個字用國字和注音端正寫在黑板上,孩子邊走進課室邊試著拼讀這幾個字。我隨手將安徒生作品的不同版本攤列在地板上,好讓孩子清楚看到。孩子興奮地說哪一本他聽過,哪一本他也聽過。嗯,還好,這些故事仍在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