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2日 星期三

奧福音樂教學_肢體音樂

奧福教學簡介:
卡爾˙奧福(Carl Orff)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與音樂教育家。1924年他創立富有活動與啟發性的「奧福教學法」,立即吸引世界各國的注意,短時間內即被譯成十八種語言。奧福教學法(Orff Schulwerk)與高大宜教學法(Kodaly Method)、鈴木教學法(The Suzuki Concept)並稱為二十世紀三大音樂教學。1960年,奧地利薩爾茲堡成立了「奧福音樂學院」,作為推廣奧福音樂教育理想的重鎮。民國五十八年,比利時籍蘇恩世神父將奧福教學引進台灣。

照片說明
模仿古仔燈(燈籠)的肢體活動,感受樂曲中的小四度音程。


我當提燈籠的人,你當狗燈。



我提恐龍燈


我提小鳥燈


我提蛇燈



我提貓燈



我提老爺爺燈


我提蝴蝶燈



以五聲音階的頑固伴奏形式,合奏奧地利小曲,做AB曲式二聲部的練習。

哼唱「小球要去外婆家」歌曲,讓孩子感受大三度音程。



用身體做出一條長長的路,讓小球去外婆家。



我們是一條通往外婆家的路



小球走過一座一座橋



小球要去爬高山



小球要去溜滑梯



透過「溫和動物」與「兇猛動物」的肢體活動扮演,配上三段曲式的形式,讓孩子感受鐵琴與鼓傳達出不同質性的樂音,再於創新曲子中重新運用。



動物睡覺了




兇猛動物



我是溫和動物




觀察及扮演氣球的「吹」「放」,感受身體的「緊張」與「放鬆」。
我的身體像一顆還沒吹的氣球,軟綿綿躺在地上。





氣球慢慢吹起來,我的身體也慢慢漲起來了。(由放鬆到緊張)



氣球慢慢消氣,身體慢慢放鬆。(由緊張到放鬆)



氣球快速放氣,「咻!」飛走了。(快速緊張與放鬆)



氣球爆炸了。




再吹一次。



打氣中的氣球。




透過報紙島及鯊魚扮演活動,做兩段曲式的樂器合奏,及鼓的即興創作。

我當報紙島上的阿公和阿嬤



我是海洋中兇猛的鯊魚



我擔任鯊魚出現時的鼓聲



我敲奏鯊魚回家時的鈸聲



小島慢慢變小了



小島只剩一點點



兇猛的鯊魚來了,趕快回到小島上。



千萬要站好,鯊魚露出森森白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