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0日 星期六

年輪上的印記 / 冬至搓湯圓

12月19日
星期日就冬至了,
踩在季節的線上,讓人分外興奮。
今天要搓湯圓,孩子滿懷期待。
不急不急,先聽個故事。


「《糯米山果子》的故事:
從前從前有一個小孩名叫志遠,
很小父親就過世,
他與母親相依為命。

湯圓製作& 冬至的由來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2008親子運動會 / 腳踏車介紹


孩童姓名:李襄
車輛名稱:彩色小方塊車
使用材料:紙板、色紙、積木
參與人員:爸爸、李襄
創作歷程〈困難及趣事〉:
爸爸的構想來自於李察的魔術方塊,
車上製作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在於方塊置於不容易轉動,
為之爸爸絞盡腦汁努力修正。


2008年12月10日 星期三

假裝我們都不認識

11月18日

延伸上次的對稱,
我們請孩子觀察自己,然後把自己畫下來。
孩子把紙對摺打開,中間出現一條線,
畫上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手腳和身體,
並把自己的特色描繪出來。
假裝我們都不認識。

你要如何介紹自己給別人認識?
晏嘉說:「可以介紹名字、電話和地址。」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數不清

上課時玲玲姐姐帶孩子玩「手的對話」,
玲玲姐姐和孩子們互相的以拍手節奏來對話,
晏嘉提醒的說:「不能一直拍到數不清,不然沒有辦法接」,
隔壁的妍妃說:「哪有可能拍到數不清!」

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開始在「數不清」這個話題上爭論著,
玲玲姐姐問:「想一想,什麼東西沒辦法數清楚?」
誌晨看看外面說:「樹葉」嗯!樹葉的確讓人數不清。
李襄找找自己的身上說:「身上的血管」血管大大小小真的讓人數都數不清。
婉柔說:「天上的雲」
旻叡:「掃把的頭髮」

2008年12月1日 星期一

2008親子運動會_大會舞

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
每年我們和孩子邀請家人到群山環繞的
五寮國小騎車遊玩。
年年如此。

請先上兒童工房網站看看去年孩子的腳踏車隊,
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kidsworking&book=109
有人把腳踏車變成匍匐小龜,
有人把腳踏車扮成飛天大鳥,
這些是孩子和成人一起完成的,
也是整個活動的重頭戲。

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自力造屋假日營


寶鍊想利用假日動手蓋屋,
從整地、就地取材、打地基、攪拌水泥、
搭頂築牆、拼貼磁磚,到裝飾完成,
然後在裡面好好吃一頓蠋光晚餐。
能眼見從無到有的造屋歷程,機會難遇。
寒假我們先安排三天兩夜的工作天,
以後每月第三週安排兩天一夜的梯隊,暑假落成。
想參加的孩子,可依自己可行的時間,擇月參加。

2005年_花蓮海邊小屋建造

糖果屋

中小班孩子對「糖」的經驗
多半是包裝精美、可口的糖果,
於是我們就 從各式美味糖果和糕餅
搭蓋成「糖果屋」故事開始,
和孩子ㄧ起往文學欣賞及故事後的語文分享、
藝術活動等延伸。


孩子除快樂的品嚐糖,
認識糖的種類與名稱外,
我們也帶領孩子在糖的故事及兒歌中,欣賞文學之美。

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蔗糖VS糖葫蘆

經歷過一次失敗後,第二次實驗大家都相當期待。
聽到今天要重做一次蔗糖,
大家興奮極了。迫不及待想要嘗試。

事情是這樣的,
上週我準備了一支甘蔗,分組進行觀察。
一組來看甘蔗,一組來摸甘蔗。
進行完畢後,回到團討區談論結果。


我們先請來看甘蔗的孩子,輪流上來說他們看到的甘蔗: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來做紙上棒棒糖

看過這麼多的棒棒糖,也品嘗過一些糖後;
今天我們做棒棒糖,一個屬於自己的棒棒糖。

首先我們先介紹材料。
其實孩子看我在準備東西時,早已好奇滿溢了。
雖然他們對「棒棒糖」這個主題充滿高度熱忱,
但對我手上的東西還是一臉疑惑。
「好像在擠蛋糕喔!」
哈哈!老師的沉默常會引來諸多猜測和想像。
興趣被引出來了,我們可以進入課程了。

2008年11月5日 星期三

來聽字的聲音

一早老師撲天蓋地的在白板和地板上放了許多圖卡,
有注音符號,有圖畫。
這是未曾有過的景象,
孩子好奇的靠過來問要做什麼。
老師不動聲色,等到孩子收拾完畢,圍坐成圈,
才宣佈今天要玩拼音找圖。

在想,注音符號是什麼?
它是一種約定。人與人間的約定,非自然現象。
就像紅綠燈一樣,惟它是表聲音的符號,如音符。
只是一個是語文;一個是音樂。

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2008_萬聖節_變裝會



一年一度的萬聖節到來,孩子心緒複雜,一方面期待看大家變成和平日不同,有種熟悉和陌生的感覺。另方面又擔心要面對可怕的巫婆才有糖吃。

活動開始前幾天,大家心中都藏著一個本世紀天大的秘密,因為我們和小孩約定好,裝扮的部分要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一起完成,而且到了萬聖節當天才能帶來學校揭曉;所以這是個「秘密」。


到了萬聖節當天,大家早早就到了學校,有人說:「我都睡不著覺,一直想著看別人變成什麼?」早來的小孩,早就迫不及待的換上他們自己的衣飾,把自己變成不是自己的東西,站在門口,迎接比較晚到的小孩。孩子臉上露著驚奇。

吃完點心,小孩拿出自己的衣物,開始變裝,不時指點老師正確的裝扮方式!他們是創作者,唯有他們最明白怎麼穿怎麼戴。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畫我

量我頭

持續進行《長大的秘密》主題,
這個年齡的孩子長得有快又好。
「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量我們的身體?」上課前我問孩子。
「靠近量。」婉柔笑著說。
「還可以背對背量,護士阿姨幫我量都是這樣。」李襄說。
「用尺量啦!」小青說。
「可是直尺只能拿來量比較小和比教直的東西呀!」有人說。
我從櫃子拿出軟軟的皮尺,繞在水桶上讓孩子看皮尺的能耐。
呵呵!軟軟皮尺功能不小。

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文字學 -- 月圓和月缺

月亮月亮,掛在天上。
月亮月亮,不停變化。
每次望月,總讓人產生一種奇異的幽微感。
這週想帶孩子看「月」字的演變。

在做之前,擔心小小孩兒沒有月的「圓缺」經驗,
易將滿月視為太陽,
於是,我設計一個「月的圓缺」活動。

上課前,我請昇翰到美勞區拿一張藍色色紙,
昕蕾拿黃色的色紙。其他小孩見狀,紛紛踴躍幫忙。

筆、墨、紙、硯

在進行「開飯了」主題時,
我邊介紹稻米的成長歷程,
邊在白板上畫出「米」的甲骨文。
當我畫出一粒粒散開的米粒,
中間以橫槓來做放置稻米的間隔時,
孩子看了笑著說:「這種畫圖的字,實在太簡單了。」
此字一直到小篆以後,中間才變成十字形。


接著,我們介紹「田」字,
這些都和我們正在進行的主題有關。

2008年9月28日 星期日

漢字的演變-圖畫文字

圖畫文字是文字的雛形,
或可稱為原始文字,
它與有聲語言有直接聯繫,
記錄語言中詞的聲音和意義。


圖畫文字是以圖形作為文字使用,
這些文字與所代表的東西,在形狀上很相似。
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產生的文字。

例如“月”字像一彎月亮的形狀,

飯糰遊戲-5的分合

孩子在進行角落活動,要他們放下手中的東西很難,
通常我會以一首歌或兒謠當作收拾準備,
今天是《一的炒米香》。
孩子喜歡這首兒謠,他們邊收邊唸,還唱了起來。
唸著唸著,唸上好幾遍,直到所有孩子就座。
要開始上課囉!
旻叡在角落畫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天氣變化,
我請他上來介紹自己畫的東西。


今天的主課程是「5的分合」。

酸甜苦辣

配合新主題「棒棒糖」,我想給孩子直接的感官接觸,先來個酸、甜、苦、辣吧!一早,孩子發現我包包旁放了一個苦瓜,紛紛交頭接耳。「這要做甚麼用?」「是苦瓜嗎?」「我們教室怎麼會以這個?」「是要吃的嗎?」;蕾蕾看一下說:「是苦瓜。」我當然要賣關子引起他們的興趣啊,等一下上課就知道了。


我準備了檸檬的「酸」、糖果和紅糖的「甜」、苦瓜的「苦」和泡菜的「辣」。本想提苦苦的藥,但考慮會造成負面的影響,所以就沒說了。又因辣椒過於辛嗆,所以採用稍微柔和的泡菜。

當我在擠檸檬時,致翰、李鳶、凱宣、靖翔、上鈞、昕成故作正鎮壓,直說不怕。昇翰、昕蕾、恆睿、滋謙、彥儒、伃倢、沛妍則直接表答感官感受,呈現一臉「酸」。昇翰捧著下巴;蕾蕾皺著眉;恆睿除了酸臉外,身體還一直抖;滋謙整個人往後打轉,躲了起來;彥儒的臉,糾在一起;伃倢應該已經酸到牙齒了,兩隻手捂著臉頰說不出話來;沛妍一直喊酸酸酸。


苦就是苦瓜啦!當我提到苦瓜的「苦」時,昇翰馬上說:「藥也是苦苦的。」喔!哪壺不開提哪壺,我原先躲避的問題,昇翰開門見山就把它攤在地上,逼得我不得不面對。在想,人為什麼會生病?發燒頭痛這些症狀究竟代表什麼?如果人的身體沒有這些機制做為防禦,那將會無病無痛無知無覺直接死亡。想想痛感這事,如沒痛感,血將不斷流,人卻笑容滿面的死掉,多恐怖啊!病和痛其實有極正面的意義,它是一種保護,讓人及早意識到身體的問題,而去處置。此時,不禁要讚嘆起造物主的偉大和神奇!

我當然要來段機會教育,告訴他們病痛的意義,以及病菌由藥物來對抗等等陳年老調。內心其實更希望孩子面對「病痛」時,可以理解它對人體的重要,那是一層保護。

2008年9月23日 星期二

兒童文學 / 小黃與小藍 (一)

兒童文學 / 小黃與小藍 (一)
little blue and little yellow
文圖 / Leo Lionni

邱老師一進門,小孩就興奮的不得了,
因為他們發現邱老師手上拿的教材,
有顏料、一張白色的紙,水彩筆和很多玻璃瓶。
邱老師在布置白板時,大家吱吱喳喳討論起來。
上鈞說:「 今天要是上美勞。」
沛妍說:「上畫畫課啦!」
阿謙說:「我看到了,有紅色。」

2008年9月20日 星期六

看戲的孩子_傳統小劇場



莊老師長年演戲給孩子看,希望透過民俗曲藝,以偶戲為主,輔以傳統樂器的認識與敲奏,讓孩子接觸優美的中國古典文學 ,中國古典文學具有寶貴的價值。


左右現實的力量,
必定要在現實之外找到支點。
知識是重要的,
知識的產生要有一個動力,
那動力乃是想像力。
沿著文學的長軸,

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五

2008后羿射日_戲劇版

每年中秋節總是要加演一場后羿與嫦娥的戲碼,
搬出一樣的戲服、道具。只是主角換手而已,
嫦娥奔月吸引著孩子對月亮的幻想。
開場,說書人開始口中傳述著古老的故事


東方海外住著10個太陽,他們都是天帝的兒子。
這10個太陽兄弟在母親的安排下,輪流到天上值班。
可是有一天,
10個太陽一起升上天空,
使地上草木枯焦、河水乾涸,人們都快熱死了。

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

做麻糬



做飯糰
大家眼見煮米成飯的過程後,想來做飯糰。喔!飯糰是許多孩子愛吃的米食製品。我們先討論常見的米食料理。凱宣說飯糰可以當早餐。那麼,飯糰中可以加進哪些材料?李鳶說:「小黃瓜」;上鈞說:「肉鬆」;沛妍說:「小黃瓜」昇翰說:「玉米」。
蕾蕾說:「飯還可以做成稀飯。」
「喔!飯要怎麼變成稀飯?」對許多孩子而言,許多食物是直接出現在桌上,少有孩子可以看到演變的歷程。孩子想了很久,沒人知道稀飯是怎麼屬出來的,看得我好著急。我提示他們,裡面加了很多小綠豆也喜歡喝的……。我一下說不出話來,凱宣接著說:「是水。」我鬆了一口氣。「如果把飯拿來炒,就變成炒飯啦!」小筠姊姊說。

做麻糬
吃過飯糰後,我想做個比較少見的米食料理麻糬。當我把臼和杵拿出來的時候孩子大叫:「這是我們磨草和石頭的東西。」沒錯,庭院的工具箱裡有石臼和木杵,許多孩子喜歡拿來搗草或石頭,假裝磨藥粉搗草藥,那是他們非常喜愛的遊戲。
接著我拿出飯和沙拉油,開始在臼裡搗,這讓我想起月亮上的兔子,不知道牠搗的是什麼。我依序請孩子上來搗,遠遠看來,他們真像一群埋頭苦搗的小兔子。搗麻糬需要比較多力氣,我們總共輪了兩次,麻糬才稍稍成形。當然還有加上我和小筠的貢獻,最後還請自認為是大力士的孩子出來加強一下,實在很費力,但也不見孩子喊苦。

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多多樂器



上週我們透過聽覺,體驗聲音的異同,這週,角色互換,換孩子自己來製作屬於他們的樂器。
幾天前,我已開始公告我們要做多多樂器,所以請他們幫忙收集多多空罐子,每天孩子都會來檢查「收集幾個了?」「怎麼這麼少?」「時間快到了耶?」「瓶子不夠麼辦?」,這些話語變成他們每天共同問候語。

每天孩子都會利用美勞區時間,尋找需要的材料,遇到不確定的素材,就會跑來問我:「這個可以用嗎?」我想讓他們嘗試素材與聲音的關聯,就會請他們把這些東西分類放好,到時後自己判斷吧!


星期四到了,雖然孩子迫不及待想要開始做,但還是得將規則說明。待規則說完,我就讓孩子依序取用所需要的材料,動手製作自己的多多樂器了。曾經在部落看過原住民敲打木鼓,是將圓形木頭挖空,削平兩側而成。它們發出沉重聲響,配上清朗歌聲,傳送古老的山林歌謠。哪天我也來試試用不同長短的木頭,墊在木頭空箱上,就可以變成自製木琴了。


后羿射日

中秋節即將來臨,趁難得的天晴,說個故事給孩子聽。通常我只要講到「很久很久以前」或是「以前啊,有一個好人」這類的詞句,就會引起他們的注意。但是,這次我做了不一樣的開場。

因為是傳統故事,如果我告訴孩子誰是后羿,后羿又叫夷羿,他是夏王朝東夷族有窮氏的首領,他是一位箭神……等等事蹟,孩子只會愣頭愣腦,滿臉問號,所以我便捨去這些不用。

剛開始,我直接在白板上畫圈圈,當我畫到第三道光芒時,就已經有人猜到我是在畫太陽,但我還是繼續畫,一共畫了十顆太陽。這時已有人按倷不住,問:「為什麼沒有雲?」好啦!應觀眾要求,我畫上五朵雲,這時他們才覺得滿意。


上星期種了綠豆,他們體會到植物生長需要的三大元素(陽光、空氣、水)。平時一個太陽,就熱得我們哎哎叫,現在是10顆太陽ㄟ。愛操煩的小孩又開始擔心了:「這樣綠豆會死掉。」、「綠豆照太多陽光會長不大。」他們便開始想辦法。重要時刻到了,故事開始了。


我開始述說后羿的故事,當說到后羿射太陽時,我就請一位小孩來幫忙射,可是出現了一個問題,沒有箭可以射。於是我就把紙捲成筒狀黏上膠帶,就成箭了,當我我完成作品時,全班萬聲雷動,歡呼連連。我依照孩子的能力,在地上貼上不同距離的膠帶,作為射箭界線。只要有人射下一個太陽,我們就一起數數看還剩下幾顆太陽,讓孩子感受「數量的遞減」。稍大一點的孩子,會想射下指定的太陽。我們邊玩邊經歷《射日》,這是這學期送給孩子的第一個人物故事。

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

2008夏日時光

今年八月,寶鍊帶小學生上山下海,跟小孩鬼混。


帶孩子一起上傳統市場採購,做好吃的食物;
用美食做引子,共讀了紅樓夢與紅樓宴


還到歷史博物館看「驚艷米勒─田園之美畫展」;
製作科學玩具來ㄍㄚˋ一下;
炎炎夏日,ㄘㄨㄚˋ冰和玩水是一定要的啦!

2008年9月7日 星期日

體能_球類運動

幼兒的行動是由「身」、「心」、「腦」三種機能交互產生。亦即,幼兒的行動受到「精神運動機能」、「認知機能」、「情緒機能」三個領域交互支配。生活環境的過度都市化,讓身處其中的人必須「特意找個地方去運動」。皮亞傑(Piaget)認為「智慧的根源,來自幼兒期的感覺及運動發展。」。在這裡,孩子幾乎可以日日騎車、打球、奔跑、跳繩。週五體能活動則屬經過老師安排與設計的體能活動。我們希望在身體活動的歷程中,孩子得以發展良好的智能,讓體能和智能互為動力。

球類運動 / 躲避、傳遞、丟擲、接住



傳球、接球,注意球從哪個方向來
透過不同的傳球方式,訓練其協調性

跳起來用力丟,把球丟到對面去

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木工 / 自製玩具 & 共建小木屋

工作是本能,是物種的特徵。
人透過手的勞動來建構自身,「手的勞動」被視為人格的工具,用來表達自身的智慧和意志。對一個成長中的人來說,是否擁有一個真正的興趣,可以決定他一生能否熱情擁抱生命的重要因素。當孩子到了「所有事物都開始動搖」的青春期,特定的喜好使他有了寄託與堅持,因此得以保持和這個世界的穩定與平衡。
我們提供不同媒材與工具,教導孩子如何安全使用工具,以及創作時所需要的基本能力,讓孩子與成人透過各自的生活經驗,延展出私自的創作領域。 孩子自己編寫書籍,創作自己要玩的玩具;成人設計身邊的器物和教具。經由手的勞動,實現內心的想法。將思想與身體連上相關的線。
藝術之「大用」在於「無用」:無用讓它得以超脫現實的框架,直指人心;大用讓它得以在面臨困境時,將人心提升至非現實的境地,俯瞰現實的惶惑。我們不禁要想:如何讓每個人深藏在心中的本能,變成一種恆常的動力?

˙培養基本能力,讓創作成為可能
磨 / 用砂紙或不平的地面磨滑物件。
釘 / 木與釘之間的釘、木與木之間的釘、不同媒材之間的釘。
鋸 / 鋸木片、竹子、水管等力量的掌握。
連結 / 同質性與不同質性物之間的連結。
轉動 / 輪軸、風車、竹頭號等不同的轉動形式。

2008年8月21日 星期四

2008秋 教學主題(一) 開飯囉!

平常都是廚房阿姨和媽媽煮好飯給我們吃。
今天和孩子約定讓他們在教室實際經歷淘米煮飯。
我們從量米、淘米加水進鍋,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慢慢示範,
並在過程中一起思考發生的數學現象,從操作中得到解答。
每當進行一個教學主題,
孩子總會把這個主題帶到不同的角落,
比如娃娃家的煮飯遊戲、沙水區的量米煮飯、積木區的運送米糧等等,
想著,下週要把《白米洞》這個中國民間故事說給孩子聽。
在文字學課程中,老師將「米」的文字演變介紹給孩子,
看看這個象形字如何從甲骨文、小篆演變到今日的楷體。

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

兒童工房放暑假!

每年七月十六日到七月三十一日是我們的暑假,
大家可以去旅行;或去外婆家住;
或跟弟弟打架;或賴床賴到很晚。

八月一日開學,
若有緊急事請在此留言,
老師會處理滴;
若事情不緊急,
就把它放在冰箱,
開學再說囉!

2008年6月28日 星期六

兒童文學隨堂側記二

2008 / 6 / 20、27 週五兒童文學

一、 覆蓋現象
這段時期,李察、冉冉、恩恩、舒晴、義軒、政廷同時都在畫植物,
政廷畫風吹樹;義軒畫瓶中樹;李察、冉冉、恩恩、舒晴都在畫豌豆。
後四者同坐一桌,形成一種遊戲。
也不知是誰引起,待我發現,已豌豆鬚芽蔓延四周了。

初落筆時,冉冉和舒晴豌豆型態和媒材相同,皆以粉蠟筆為基底;
李察和恩恩則以水彩勾勒線條。
他們從同處起跑,各自奔向自己要去的地方。

2008年6月25日 星期三

馬戲團劇照

提前把戲服拿回來讓孩子試穿
穿好戲服的孩子興奮的在旁邊跳來跳去
陽光從窗外射進來 照映在孩子身上的亮片
將點點光影投射在在教室白牆上


老師看外面好光景 紛紛呼喚孩子到院子照相
有些孩子第一次穿戲服 感覺奇異



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畢卡索生平與創作

畢卡索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
1881年誕生於西班牙的馬拉加,1973年逝於法國。
終其一生,他總是嘗試著新的和不同的事物
繪畫風格比起其它的藝術家來說有更多的改變。



十九世紀末以來人類經歷過的社會變動,戰亂、革命、建設或破壞,以及在其中漂浮的人生色彩的變幻― 這一切都攝入了畢卡索的照相機式的眼睛,並使之轉形為藝術。畢卡索那種所謂「變色龍」似的演變,恰正是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的縮影。
畢卡索的偉大不在於他的藝術作品的成就本身,而在於其藝術創作所體現的時代精神的力量。他是精力充沛的和平戰士。畢卡索與其他西班牙人一樣喜歡看鬥牛,但他更樂於跟社會上的各種惡勢力和戰爭勢力作鬥爭。畢卡索說:「繪畫不是為著裝飾寓所而作,而是抵抗敵人的攻守武器。」
他同情人民,關心人民的疾苦。他又說:「藝術是悲哀與苦惱的兒女,悲哀才是冥想的溫床。」「畫面上的那些徹底的形與色,埋藏著人物的所有意念與生活的擺盪」。
唯有將畢卡索與整個時代緊緊聯繫在一起,才有可能揭示畢卡索的藝術生涯及其作品的真正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