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4日 星期日

假日學校 / 2010春夏 / 荒蕪與自由

前言:荒蕪與自由



去年試行假日課程,發現孩子處於荒野,

多能從其「荒」中各安其位,從而發展出與自然相處的態度與樂趣。

喜歡他們這樣,沒有過多的「玩具」,

透過自身,直接與自然連結。

自然重要嗎?對我,那是無可取代。

誰能如它,給我春風秋雨?誰能如它,給我日月風華?

孩子在風中感受風,在雨中感受雨。

這就是為什麼在荒蕪的環境中,出現下列詩作:



「黑暗把光和溫暖包在裡面,

等待天明,把它們解放。」



「光包住山,光包住河流,

光包住芒草,光包住萬物。

它用溫暖來儲存。」



「冷在天空顫動,在地面呼嘯。

它靜止在水裡,想要結冰。

我在冷中想像。」



「風在冷中散步,從竹林走到小溪,停在芒草花上。

今年過後,明年再來。它是不死之身!」



我相信同樣的孩子,放在教室,絕對做不出這類詩境。

這是環境帶給人的直接感受。誰都辦不到。

但,若沒有「人為介入」,

感受終將如浮光掠影,過眼即逝。

所謂「人為介入」,即在自然中,

將感受形諸文字,以圖像表現,

而後與他人的感受相對照。



人在荒蕪中,相對自由。

孩子不再為「玩具的所屬」,爭論不休;

也不再為「誰不跟誰玩」,悲傷飲泣。

你,可以單獨在河邊丟石頭、爬樹,或在屋頂吹風、射飛機;

你,可以和朋友合力撿柴、堆石升火,或只是看著火光耀動。

人人用自己的方式與環境連結。

荒蕪給人自由。





關於:親子數學課程



長年處於教學第一線,常想,學習原是件美好的事情,

為何有這麼多孩子被阻絕其外,備受學習之苦?

我是相信眼光深遠的教師,對孩子的終生影響。

數學教育尤需有前行者,在良好的討論探究環境中,

幫助孩子「製造」感覺,製造:數感、量感、形感….,

讓孩子得以在言之有物、思之成理的感覺中,

學習數學世界的遊戲規則。



終於等到邱守榕教授退休,他願意給孩子兩個週末。

把親子數學一併排進假日課程,

看看是否可能在三峽形成一個長久的數學探究團體,

給成人,給孩子。





【作息表】

A.. 適性課程(全日)

日期:3 / 13 、 4 / 17 、5 / 8 、 6 / 26

時間:9:00 ~ 17:00

地點:橫溪

教師:邱惠瑛、王寶鍊



B.. 親子數學(半日)

日期:5 / 1 、 6 / 5

時間:9:00 ~ 12:00

地點:兒童工房

教師:邱守榕、顏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