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8日 星期日

漢字的演變-圖畫文字

圖畫文字是文字的雛形,
或可稱為原始文字,
它與有聲語言有直接聯繫,
記錄語言中詞的聲音和意義。


圖畫文字是以圖形作為文字使用,
這些文字與所代表的東西,在形狀上很相似。
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產生的文字。

例如“月”字像一彎月亮的形狀,

飯糰遊戲-5的分合

孩子在進行角落活動,要他們放下手中的東西很難,
通常我會以一首歌或兒謠當作收拾準備,
今天是《一的炒米香》。
孩子喜歡這首兒謠,他們邊收邊唸,還唱了起來。
唸著唸著,唸上好幾遍,直到所有孩子就座。
要開始上課囉!
旻叡在角落畫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天氣變化,
我請他上來介紹自己畫的東西。


今天的主課程是「5的分合」。

酸甜苦辣

配合新主題「棒棒糖」,我想給孩子直接的感官接觸,先來個酸、甜、苦、辣吧!一早,孩子發現我包包旁放了一個苦瓜,紛紛交頭接耳。「這要做甚麼用?」「是苦瓜嗎?」「我們教室怎麼會以這個?」「是要吃的嗎?」;蕾蕾看一下說:「是苦瓜。」我當然要賣關子引起他們的興趣啊,等一下上課就知道了。


我準備了檸檬的「酸」、糖果和紅糖的「甜」、苦瓜的「苦」和泡菜的「辣」。本想提苦苦的藥,但考慮會造成負面的影響,所以就沒說了。又因辣椒過於辛嗆,所以採用稍微柔和的泡菜。

當我在擠檸檬時,致翰、李鳶、凱宣、靖翔、上鈞、昕成故作正鎮壓,直說不怕。昇翰、昕蕾、恆睿、滋謙、彥儒、伃倢、沛妍則直接表答感官感受,呈現一臉「酸」。昇翰捧著下巴;蕾蕾皺著眉;恆睿除了酸臉外,身體還一直抖;滋謙整個人往後打轉,躲了起來;彥儒的臉,糾在一起;伃倢應該已經酸到牙齒了,兩隻手捂著臉頰說不出話來;沛妍一直喊酸酸酸。


苦就是苦瓜啦!當我提到苦瓜的「苦」時,昇翰馬上說:「藥也是苦苦的。」喔!哪壺不開提哪壺,我原先躲避的問題,昇翰開門見山就把它攤在地上,逼得我不得不面對。在想,人為什麼會生病?發燒頭痛這些症狀究竟代表什麼?如果人的身體沒有這些機制做為防禦,那將會無病無痛無知無覺直接死亡。想想痛感這事,如沒痛感,血將不斷流,人卻笑容滿面的死掉,多恐怖啊!病和痛其實有極正面的意義,它是一種保護,讓人及早意識到身體的問題,而去處置。此時,不禁要讚嘆起造物主的偉大和神奇!

我當然要來段機會教育,告訴他們病痛的意義,以及病菌由藥物來對抗等等陳年老調。內心其實更希望孩子面對「病痛」時,可以理解它對人體的重要,那是一層保護。

2008年9月23日 星期二

兒童文學 / 小黃與小藍 (一)

兒童文學 / 小黃與小藍 (一)
little blue and little yellow
文圖 / Leo Lionni

邱老師一進門,小孩就興奮的不得了,
因為他們發現邱老師手上拿的教材,
有顏料、一張白色的紙,水彩筆和很多玻璃瓶。
邱老師在布置白板時,大家吱吱喳喳討論起來。
上鈞說:「 今天要是上美勞。」
沛妍說:「上畫畫課啦!」
阿謙說:「我看到了,有紅色。」

2008年9月20日 星期六

看戲的孩子_傳統小劇場



莊老師長年演戲給孩子看,希望透過民俗曲藝,以偶戲為主,輔以傳統樂器的認識與敲奏,讓孩子接觸優美的中國古典文學 ,中國古典文學具有寶貴的價值。


左右現實的力量,
必定要在現實之外找到支點。
知識是重要的,
知識的產生要有一個動力,
那動力乃是想像力。
沿著文學的長軸,

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五

2008后羿射日_戲劇版

每年中秋節總是要加演一場后羿與嫦娥的戲碼,
搬出一樣的戲服、道具。只是主角換手而已,
嫦娥奔月吸引著孩子對月亮的幻想。
開場,說書人開始口中傳述著古老的故事


東方海外住著10個太陽,他們都是天帝的兒子。
這10個太陽兄弟在母親的安排下,輪流到天上值班。
可是有一天,
10個太陽一起升上天空,
使地上草木枯焦、河水乾涸,人們都快熱死了。

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

做麻糬



做飯糰
大家眼見煮米成飯的過程後,想來做飯糰。喔!飯糰是許多孩子愛吃的米食製品。我們先討論常見的米食料理。凱宣說飯糰可以當早餐。那麼,飯糰中可以加進哪些材料?李鳶說:「小黃瓜」;上鈞說:「肉鬆」;沛妍說:「小黃瓜」昇翰說:「玉米」。
蕾蕾說:「飯還可以做成稀飯。」
「喔!飯要怎麼變成稀飯?」對許多孩子而言,許多食物是直接出現在桌上,少有孩子可以看到演變的歷程。孩子想了很久,沒人知道稀飯是怎麼屬出來的,看得我好著急。我提示他們,裡面加了很多小綠豆也喜歡喝的……。我一下說不出話來,凱宣接著說:「是水。」我鬆了一口氣。「如果把飯拿來炒,就變成炒飯啦!」小筠姊姊說。

做麻糬
吃過飯糰後,我想做個比較少見的米食料理麻糬。當我把臼和杵拿出來的時候孩子大叫:「這是我們磨草和石頭的東西。」沒錯,庭院的工具箱裡有石臼和木杵,許多孩子喜歡拿來搗草或石頭,假裝磨藥粉搗草藥,那是他們非常喜愛的遊戲。
接著我拿出飯和沙拉油,開始在臼裡搗,這讓我想起月亮上的兔子,不知道牠搗的是什麼。我依序請孩子上來搗,遠遠看來,他們真像一群埋頭苦搗的小兔子。搗麻糬需要比較多力氣,我們總共輪了兩次,麻糬才稍稍成形。當然還有加上我和小筠的貢獻,最後還請自認為是大力士的孩子出來加強一下,實在很費力,但也不見孩子喊苦。

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多多樂器



上週我們透過聽覺,體驗聲音的異同,這週,角色互換,換孩子自己來製作屬於他們的樂器。
幾天前,我已開始公告我們要做多多樂器,所以請他們幫忙收集多多空罐子,每天孩子都會來檢查「收集幾個了?」「怎麼這麼少?」「時間快到了耶?」「瓶子不夠麼辦?」,這些話語變成他們每天共同問候語。

每天孩子都會利用美勞區時間,尋找需要的材料,遇到不確定的素材,就會跑來問我:「這個可以用嗎?」我想讓他們嘗試素材與聲音的關聯,就會請他們把這些東西分類放好,到時後自己判斷吧!


星期四到了,雖然孩子迫不及待想要開始做,但還是得將規則說明。待規則說完,我就讓孩子依序取用所需要的材料,動手製作自己的多多樂器了。曾經在部落看過原住民敲打木鼓,是將圓形木頭挖空,削平兩側而成。它們發出沉重聲響,配上清朗歌聲,傳送古老的山林歌謠。哪天我也來試試用不同長短的木頭,墊在木頭空箱上,就可以變成自製木琴了。


后羿射日

中秋節即將來臨,趁難得的天晴,說個故事給孩子聽。通常我只要講到「很久很久以前」或是「以前啊,有一個好人」這類的詞句,就會引起他們的注意。但是,這次我做了不一樣的開場。

因為是傳統故事,如果我告訴孩子誰是后羿,后羿又叫夷羿,他是夏王朝東夷族有窮氏的首領,他是一位箭神……等等事蹟,孩子只會愣頭愣腦,滿臉問號,所以我便捨去這些不用。

剛開始,我直接在白板上畫圈圈,當我畫到第三道光芒時,就已經有人猜到我是在畫太陽,但我還是繼續畫,一共畫了十顆太陽。這時已有人按倷不住,問:「為什麼沒有雲?」好啦!應觀眾要求,我畫上五朵雲,這時他們才覺得滿意。


上星期種了綠豆,他們體會到植物生長需要的三大元素(陽光、空氣、水)。平時一個太陽,就熱得我們哎哎叫,現在是10顆太陽ㄟ。愛操煩的小孩又開始擔心了:「這樣綠豆會死掉。」、「綠豆照太多陽光會長不大。」他們便開始想辦法。重要時刻到了,故事開始了。


我開始述說后羿的故事,當說到后羿射太陽時,我就請一位小孩來幫忙射,可是出現了一個問題,沒有箭可以射。於是我就把紙捲成筒狀黏上膠帶,就成箭了,當我我完成作品時,全班萬聲雷動,歡呼連連。我依照孩子的能力,在地上貼上不同距離的膠帶,作為射箭界線。只要有人射下一個太陽,我們就一起數數看還剩下幾顆太陽,讓孩子感受「數量的遞減」。稍大一點的孩子,會想射下指定的太陽。我們邊玩邊經歷《射日》,這是這學期送給孩子的第一個人物故事。

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

2008夏日時光

今年八月,寶鍊帶小學生上山下海,跟小孩鬼混。


帶孩子一起上傳統市場採購,做好吃的食物;
用美食做引子,共讀了紅樓夢與紅樓宴


還到歷史博物館看「驚艷米勒─田園之美畫展」;
製作科學玩具來ㄍㄚˋ一下;
炎炎夏日,ㄘㄨㄚˋ冰和玩水是一定要的啦!

2008年9月7日 星期日

體能_球類運動

幼兒的行動是由「身」、「心」、「腦」三種機能交互產生。亦即,幼兒的行動受到「精神運動機能」、「認知機能」、「情緒機能」三個領域交互支配。生活環境的過度都市化,讓身處其中的人必須「特意找個地方去運動」。皮亞傑(Piaget)認為「智慧的根源,來自幼兒期的感覺及運動發展。」。在這裡,孩子幾乎可以日日騎車、打球、奔跑、跳繩。週五體能活動則屬經過老師安排與設計的體能活動。我們希望在身體活動的歷程中,孩子得以發展良好的智能,讓體能和智能互為動力。

球類運動 / 躲避、傳遞、丟擲、接住



傳球、接球,注意球從哪個方向來
透過不同的傳球方式,訓練其協調性

跳起來用力丟,把球丟到對面去

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木工 / 自製玩具 & 共建小木屋

工作是本能,是物種的特徵。
人透過手的勞動來建構自身,「手的勞動」被視為人格的工具,用來表達自身的智慧和意志。對一個成長中的人來說,是否擁有一個真正的興趣,可以決定他一生能否熱情擁抱生命的重要因素。當孩子到了「所有事物都開始動搖」的青春期,特定的喜好使他有了寄託與堅持,因此得以保持和這個世界的穩定與平衡。
我們提供不同媒材與工具,教導孩子如何安全使用工具,以及創作時所需要的基本能力,讓孩子與成人透過各自的生活經驗,延展出私自的創作領域。 孩子自己編寫書籍,創作自己要玩的玩具;成人設計身邊的器物和教具。經由手的勞動,實現內心的想法。將思想與身體連上相關的線。
藝術之「大用」在於「無用」:無用讓它得以超脫現實的框架,直指人心;大用讓它得以在面臨困境時,將人心提升至非現實的境地,俯瞰現實的惶惑。我們不禁要想:如何讓每個人深藏在心中的本能,變成一種恆常的動力?

˙培養基本能力,讓創作成為可能
磨 / 用砂紙或不平的地面磨滑物件。
釘 / 木與釘之間的釘、木與木之間的釘、不同媒材之間的釘。
鋸 / 鋸木片、竹子、水管等力量的掌握。
連結 / 同質性與不同質性物之間的連結。
轉動 / 輪軸、風車、竹頭號等不同的轉動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