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愛畫畫,總覺他們是游在水色間的魚。
他們透過魚眼,來看這個世界。
沉入水底,我常有這種感覺,
聲音阻絕在外,波光折射重重光影,
奇異而不真實。

有些孩子擅文;有些孩子擅圖。
有孩子能以圖將文表答貼切;
有孩子可用文將圖說明白。
有時圖文分離或相互矛盾,
我們就透過團體朗讀與想像,
回頭各自修正。
這個小二孩子,有良好的色彩感受,
對畫畫一直都熱愛且享受,
但書寫能力遠遠追不上腦中的想像。他苦惱極了。
故事的頭起得很好,慢慢往下墜落。
原想等等,看看是否能有轉機,
故事收尾了,還是停留在日常生活的表相描述。
和他約上課前一個鐘頭,討論他的故事。

我讀他的故事給他聽,那是一個關於頭腦的故事。
1 有一天,我回到家的時候,發現牆壁上畫了一幅奇怪的畫。
2 我把門打開,看到裡面有一個人。
3 那個人就帶我去很多東西的世界,那就是頭腦。
4 這是頭腦。
5 這是頭腦的血管。
6 血在頭裡亂流。
接下來就是爸爸去上班。
媽媽去買菜。
爸爸下班了。
我回家睡覺。
我去買東西……等等描述。

我把圖打散,攤在地上。
將1到6張再讀給他聽,讓他往下接續。
主要角色要放在人或腦上?
「那是人跑到腦裡。」他說。
那就得想像自己是個小小的人,進到腦的世界。
「那是一種想像,可以看到別人想的事。」他說。
喔!很好的著力點。我們順著這個方向往下走。
「我看到一個人在想妖怪的事。」 p7
我趕緊把他的話寫下來。
他選一張圖,配上剛才說的話。
「又有一個人在想韓國字。」 p8
「我又進到另一個人的頭腦裡面。」 p9
我們就這樣一段話配一張圖,
完成他的故事。
10 有一個人在想石油噴到彩虹裡面會怎麼樣。
11 有一個人在想春天的季節。
12 他想要一個新家。
13 也想要去英國。
14 去英國衝浪。
15 突然間停電了。
16 過很久電終於來了。
17 他發現原來他是在做夢,他的腦筋一片空白。
有人問,孩子的創作先有文還是先有圖?
在我看來他們是交並使用,不必然誰引導誰。
孩子有一種本事,可以從任何圖像中看到故事;
也可以以任何型式來表達文字的內涵。
我想要的是心靈自由的孩兒,悠游在創作海中。
如魚,沉潛水中,撥弄光影。
不是嘔心瀝血那種,太沉重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