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少的人,教室格外清幽。
依照往常,先讀孩子的故事給大家聽,
然後順過自己的故事,看要寫字或取材料畫畫。
孩子惦記上次有人說用蛋畫圖的事,直問可不可以。

「哎呀!蛋黃濃稠,我不喜歡啦!」
「那用蛋殼好了。」恩恩眼神充滿企盼。
好吧!蛋殼就蛋殼,看會怎麼樣。
轉身進廚房取來做餐剩下的蛋殼,沖洗一下遞給她。
恩恩去取缽,那是他們玩遊戲
搗葉子和磚塊當中藥的用具。
孩子圍攏成圈,開始磨起蛋殼。

「和我們從前加鹽巴一樣,會有一顆一顆的感覺。」
他們曾經把鹽巴加進顏料,做出立體的粗糙觸感。
「曬乾會比較脆比較好磨。」她有充足的生活經驗。
有孩子對搗蛋殼興趣不大,逕自去做自己的故事。


瑋辰近來愛海棉,一下沾一下刷,形成不同的力道。
他用色彩推出「颱風」。
嗯!沒錯,用海棉表現是比用筆畫出颱風來得有力。
他在背面寫上「颱風接近地球了,二氧化碳被海沖走了。」

在創作歷程中,
人以自身的體驗去感受如何表現內在,
世上無人可以代替別人去感受啊!
瑋辰的創作方式很特別,
他不喧鬧不叫囂,安靜做畫,
然後悄悄觀察別人,
繼而將別人的經驗納入自己的畫中,
成為自己骨肉的部分。


恩恩一樣使用海棉,她旋轉出許多圈圈。
寫上「好漂亮的海,好像一朵朵小花。」
我原以為是「一朵朵小花,好像海。」
我以成人慣稱的「花海」來想事情,
怎知她想的恰好相反。
提著心要自己當心,悄悄看著,莫要亂動。
恩恩在春天的花開花落中,
感受很深,正在做本《花草書》。
義軒哥哥也是。他做的是《花之書》。
季節在萬物身邊流動,
讓易感的生靈心生感動。
哥哥在其中一頁寫上「
五彩繽紛的小花,就像一條彩色的河流。」
這個「五彩繽紛」一詞,
是他新學的,經常使用中。

看孩子在使用剛學的新字詞時,實在有趣。
他們把字詞當玩具,隨處把玩,
這時用那時也用,有時用對有時用錯。
在錯置的時候,卻往往如詩般,產生新意,
讓人下不了手去「改正」。
常看孩子的作文被改正成四平八穩的教條文章,
「正確用字」此事,讓我裹足不前。
這個「正確用字」端視放在何處,
重要的是要表達什麼。

泰戈爾詩中:
為了保護劍鋒的利,劍鞘甘於自己的鈍。」
不知道會不會被老師改正「鈍的劍鞘」?
一改,力量就全部沒有了,那還成得了什麼好的詩境?
文字和語言果真如積木和沙水之類的玩具,
可以在不同的時空場景中,幻化出不同的面貌。

旻柔在說夢,她被夢的行徑深深吸引,
一直對旁邊的人說,要把夢畫下來,不然會忘記。
「這個亂七八糟的夢,有一個人說很多話。」
她寫下她的夢,我也被她的夢深深吸引。接下來呢?


渝潔正在進行一個《球的故事》,
「這哪有球?是球的故事球就要畫出來啊!」阡阡說。
「這是一個透明的球,沒有人看得見。」
哈哈!孩子總有辦法從困境中脫身。
阡阡那一問,為渝潔展開一條新路。
若凡聽著她們的談話,抿嘴淺笑。
她在玩顏色,調出如同她的手鐲般的粉色系。

衍廷剛開始一個新故事,關於車子。
彥廷結束一個故事,另起一個故事。
是該把他們完成的故事放上來,大家可以讀一讀。
可是他們有做不完的故事,工程浩大,如何是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