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晚展出吳藍阿姨的水彩和義軒凱凱媽媽詹宜燕的攝影,
前一天趕著在牆上畫上幾棵高聳的木棉,讓木棉照片得以長在上面。
恩恩和政廷媽媽靜雯幫忙將照片分類貼到牆上。
想在沒有暗示的情況下讓孩子看展,看他們能看到什麼。
通常在進行某個活動之前,我們會先說明規則和注意事項,
比事後再處理有效很多。

孩子輕聲細語走進展場,散在四處,
然後集合在第一個照片區。
「嗄!那是若凡他家那邊。」有孩子驚呼。
嗯!就是想要他們用眼察覺這些展覽和他們的關係。
「我也看過這個。」
孩子七嘴八舌談論自己與照片的關聯。


接著我們看第二區的植物,
這些植物都長在三峽。
孩子仰頭看著虛實交構的木棉,
這是木棉盛開的季節。
「三峽哪些地方可以看到木棉?」我問。
「大埔國小。」旻柔說。這是她的學校。
「還有明德中學。」這是岳辰媽媽的學校。
「高速公路那邊也有。」岳辰接著說。
幾乎每個孩子都對高速公路旁的木棉印象深刻。
「我家旁邊的公園也有。」婧淳說。
大家極力搜索腦中的木棉印象,合力拼組出三峽的木棉地圖。

「你如何知道這些木棉在哪裡拍的?」我問。
「這張在高速公路那邊。」岳辰指著其中的一張。
「你如何知道?」我問。
「這邊有指標。」
大家像玩拼圖一樣,從照片上尋找線索。
「這一張也是在高速公路拍的。」
政廷指著一張有高速公路閘道的照片說。


「哪些照片不好找到線索?」我問。
「沒有路和字,只有花那種。」憲鴻說。
我們以憲鴻的判準,歸納出較沒顯著特徵的照片。
「我知道這張在哪裡拍的,
我家旁邊的公園。」婧淳說。


「喔!就那麼一棵樹,
你怎麼知道是你家旁邊那棵?」
「這椅子是我家那個公園的椅子。」
婧淳從樹下的石椅找到線索。
「這張就很難了。」
彥廷指著躺在人行道上的孤朵木棉說。
如果對三峽的木棉夠熟悉,
還是可以找到它在何處的。


接著,我們看三峽其他值物。
「你能認得這些植物嗎?」
「這是櫻花,我們學校有。」旻柔興奮極了。
「這是油桐花。」
「好大一顆綠綠的是什麼?」
「還沒有成熟的百香果啦!」恩恩說。
「那邊也有這個。」
阡阡指的是工房旁邊也有蓮蕉花。


荷花、相思花、石蓮、火龍果……,
義軒媽媽幾乎把三峽的花收納在這面牆上。
「好漂亮的紫色花。」渝潔輕聲對若凡說。
喔!這是百香果花,非常美麗。
「這是在旁邊那邊拍的,我們常常經過那邊。」
義軒指著一堆蔓草,又指指天空。
沒錯,這片菜園在全家左轉的麻園拍的。


接著進入三峽老街,孩子一眼望到祖師廟,
這是三峽孩子的共同印象。
「前面有兩隻獅子喔!」
「牠們嘴巴裡面有一顆石頭。」阡阡說。
「石頭會動,我小時候很喜歡把手伸進去裡面玩石頭。」寶鍊說。
「獅子有一隻公的一隻母的。」
「你怎麼知道哪隻公的哪隻母的?」

「公的腳下面踩著球,母的腳下面踩著小獅子。」阡阡說。
「才不是踩小獅子,是小獅子蹲在母獅子腳下面,
她要照顧他啦!」恩恩笑著說。
「長福橋上面也有一排小獅子,牠們手上都有玩具。」


「告訴你喔,我媽有買過這個。」兆翔指著肥皂對瑋辰說。
「我媽也有買過。」其他孩子紛紛附和。
「哇!好大的鋸子。」衍廷說。


「這是鋸冰塊的。」我們請義軒為我們解說。
「我也有在這裡看過打陀螺。」
大家拼湊著各自的老街記憶。




這種攝影展提供給孩子另一種看待身邊事物的觀點,
讓觀者將展品與經驗和記憶連結,形成印象。
當然,先前的生活經驗非常重要,
在過程中,可看出各家孩子生活經驗的豐富與薄弱,
這和父母覺得重不重要有絕對的關係。
當晚上展出時,孩子陪大人來看展,
指著牆上的照片解說我們下午談論過的事。
心中確定,我們朝著對的方向前進。
是寶鍊姊姊嗎?
回覆刪除還是短髮美女邱老師?
我的相片全都交給你們使用.
盡量用吧!沒問題的...
太棒了
回覆刪除紅色房子裡有我們的來賓po文章出來了..
<按下紅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