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多多樂器



上週我們透過聽覺,體驗聲音的異同,這週,角色互換,換孩子自己來製作屬於他們的樂器。
幾天前,我已開始公告我們要做多多樂器,所以請他們幫忙收集多多空罐子,每天孩子都會來檢查「收集幾個了?」「怎麼這麼少?」「時間快到了耶?」「瓶子不夠麼辦?」,這些話語變成他們每天共同問候語。

每天孩子都會利用美勞區時間,尋找需要的材料,遇到不確定的素材,就會跑來問我:「這個可以用嗎?」我想讓他們嘗試素材與聲音的關聯,就會請他們把這些東西分類放好,到時後自己判斷吧!


星期四到了,雖然孩子迫不及待想要開始做,但還是得將規則說明。待規則說完,我就讓孩子依序取用所需要的材料,動手製作自己的多多樂器了。曾經在部落看過原住民敲打木鼓,是將圓形木頭挖空,削平兩側而成。它們發出沉重聲響,配上清朗歌聲,傳送古老的山林歌謠。哪天我也來試試用不同長短的木頭,墊在木頭空箱上,就可以變成自製木琴了。


年幼孩子看到什麼都想裝進去,對於物體的聲響尚未有明晰的判斷力,於是我要他們只能裝一種,讓每種材質顯現單純的聲音,這樣他們就比較容易體會物質與聲音的關連。

製作完成,我們一個一個拿起來搖一搖,請小孩猜一猜裡面裝的是什麼,並做分類。最後我們統計一下,綠豆的有4人;裝玉米的有8人;裝米的有2人。數完就來敲一首歌吧!我們邊唱邊敲《蝴蝶》、《兩隻老虎》、《小星星》,他們欲罷不能,想要一直唱下去,我便告訴他們,回家和家人一起唱吧!自製樂器和現成樂器不太相同,孩子對它充滿熱忱,他們知道裡面裝的是什麼,就像知道一個古老的秘密一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