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鍊睜眼瞪他,他知道那是啥意思,帶著羞赧,亂笑一下。
冉在旁跟著笑了起來。大家相知甚深,一個眼神,就知什麼。


「阿羅一定會遲到,九點上課,他就九點半來,
九點半上課,他就十點來。
你最好寫給他的是提早半個小時,他來就剛好。」
佑和阿羅是3歲至今的好友,
他總希望阿羅能夠早點到,那就能有很多時間玩啦!
小六的他們,穩健有思想,並保有不世故的心境。
喜愛這群孩子,長年相處,彼此關愛,談論想法。
成人要做的,是提供一個友愛且安全的環境,
和重視孩子想法且自身不斷追求進步的成人,一起追尋真理。
多年來我們一直相信這對成長中人的重要。至今仍是。
孩子像回老家一樣,到處晃晃找人打屁。
雯想看兔子,這隻朋友託養的好笑兔,
她曾代養一段時間,掛念著牠。
雯愛狗愛貓愛兔子,來此總摸摸這個碰碰那個。
奕提著便當,走進廚房,要我一定一定要記得幫他蒸。
這是他的入園儀式,接著轉身去找凱。
他們是好友,一起看書,一起玩耍,
一起在河岸丟石頭撿漂亮的貝殼放在屋頂上。
柔紅著眼眶,久未相見,她會這樣。
要媽媽不要說太多,愈強調就愈難收拾。
承跟姐姐一起在這個班,早已不知玩到哪裡去。
晏和剛升小一的弟弟同來,拉大嗓子,攀到樑上。
從樹這端爬到那端,露出大牙,呼呼傻笑。
阡坐在圓桌吃早餐,享受好友圍繞的滋味。
礽和哥哥一起來,她是初升小一的孩子,
雖發著奶聲,但明顯感覺到成熟許多。
孩子對這個環境太熟悉了!
麵包窯是他們蓋的;樹屋是他們搭的;
興建中的兒童廚房石牆是他們砌的。
我們想的是,提供一個荒地,
讓身處其中的兒童可以自由做許多事,
而這些事在市區是不容易做到的。
他們可用廢器木料蓋一間小屋或攀爬架;
或可玩沙、玩水、打球、挖土、升火煮東西。
因這群孩子的需要,而形成一個屬於這群兒童的遊戲場,
非由成人事先規劃設計好的既定遊戲場。
「既定的遊戲場,沒有給予兒童參與或操作,
因此缺乏選擇、複雜性和交互作用。
在此,成人的角色是遊戲管理員,
他們以最可能減少干預的情況下,
幫助每一位兒童安全與快樂的遊戲體驗。
遊戲管理員的特質是:
必須喜歡兒童;必須能有效的與各年齡群的兒童溝通;
可以接受各種個別差異性;以最少的干預支持兒童的工作;
能夠在無秩序的環境中成功;要有良好的幽默感。」
(此段文字摘自田園出版《兒童遊戲與遊戲場》)
玩耍一段時間後,我們進入屋內討論故事,
今天聽的是約翰伯寧罕的《神奇床》。
「你能區辨故事中的真實與虛構嗎?」我問。
「床是真實;床能飛是虛構。」彥說。
「老虎是真實;老虎跟他說話是虛構。」阿羅說。
「創作一個故事有沒有可能完全真實,或完全虛構?」我再問。


孩子停頓一下,思考我的問題。
「不可能完全虛構,但有可能完全寫實。」佑說。
「《哈利波特》啊!」不知道誰說。
「學校是真實;魔法是虛構。」昕說。
「如果這個故事是虛構的,雖然東西在現實世界都存在,是真實,
但整個故事都還是虛構的。」佑說。
知道許多一年級孩子沒聽懂佑在說什麼,但無有關係。
「也有可能別人以為是虛構的,但卻是真實的。」阿羅說。
「也有可能看起來寫實的東西,其實是虛構的。就是虛構真實。」佑補充。
在智性上,他們二人旗鼓相當相互較勁,
但卻風度翩翩友誼深厚,很是過癮。
「為什麼許多文學作品都用真實與虛構交互的手法來創作?」
「全部寫實,故事就會太無聊。」彥說。
「全部虛構呢?」
「全部虛構那別人怎麼知道你在說什麼,大家都沒經驗啊!」佑說。
「嗯!虛構讓故事不無聊;真實讓人有相同的經驗可以依循。」
我將彥和佑的話整理成一個完整的句子,問他們同意我這麼說嗎。
孩子大了,長年相處讓我們可以談論許多事。
好吧!用色彩和文字記下今天橫溪的光。


光是明亮的,和影子為伍。(佑 小六)
黑夜裡的光,比任何時候都亮。它以黑夜表現本質。(羅 小六)
我對光沒有感受,但卻無法離開光。(彥 小六)
光像一層紗,我透過它看到天空。(雯 小五)




光是明亮的,可以反射出美麗的色彩。(阡 小三)
光太亮了,害我都快近視眼。(奕 小二)
白天的時候看太陽光,眼睛都快睜不開。(礽 小一)
千年的光層層堆積,使萬物重生。(昕 國一)


光讓我看到黑夜,光讓我感到溫暖。(冉 小四)
光讓我感覺很熱很亮又很刺眼,它會反光。(承 大班)
沒有光,我什麼都看不見。(翰 小一)




光照到樹的時候,好像樹在發光。(晏 小二)
光很溫暖,它讓我快樂。(柔 小二)
天上有光,樹上有光,水裡有光,每個地方都有光,
只有山洞和地底下沒有光。(凱 小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