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邊有一大片地,有的是農人耕作的農地,有的是荒漫的野地。土地邊有間亂七八糟搭建出的房屋,屋前兩棵苦楝、一棵榕樹、一棵公構樹圍繞出庭院。


橫溪稻子結穗收割後又開始插秧了。
孩子在那裡:有人玩砂,有人挖土,有人灌水,有人摸狗,有人只是坐著吹風。沒有人告訴你該玩什麼,也沒有人告訴你該怎麼玩。
遊戲就在「環境提供給人」以及「人與人互動」之間自然形成。

在想,現在的孩子連玩都充滿「安排」,鮮少有機會得以在沒有「教學目的」與「成人介入」中自由戲耍。
回頭去想自己經歷過的歲月,就因能擁有大片大片「無所事似」的光陰,才得以「得閒」去想問題,也因這些「得閒」,才能讓問題獲得解決。


自然的可遇而不可求,在生活中尤為顯現。
我們希望能和孩子一同依循時序的輪轉,長期與一塊土地建立綿密的情誼,繼而發現自己與自然的關聯。這些在人的成長中佔有無可取代的位置。我們也相信「它」將沉人的體內,成為將來前進的動力。

我也想爬樹好嗎?雖然五十歲了但會很小心不要掉下來
回覆刪除沒關係 我們的戶外園區種很多蘆薈和倒手香
回覆刪除專治跌打損傷
LESELY 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