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15日 星期三

數學

數學有它本身特定的語言,幼兒是透過感官和知覺操作與物理世界互動,來發展邏輯思考。這些是必須伴隨解決日常生活或在課程主題中,漸進建構而成。


與真實世界有關的數學經驗
成人提供給幼兒的學習活動,須與幼兒真實生活世界經驗的人、事、物有關。如,用餐時間,老師請孩子清點今天需要的點心份數(數數)。請孩子幫忙發紙,一人一張(一對一配對)。將不同的形狀的教具,收在不同的籃子子裡(分類)。老師將孩子的出席狀況,明列在出席表上,讓孩子數一數缺席的人數(數數與表列)。教師請孩子將從庭院撿來的樹葉分類,依形狀不同,大小不同堆疊起來,供大家觀賞(分類、比較)。孩子檢視手上的拼圖需要哪種形狀?需要幾塊?(幾何概念)。




數學語言的描述
教師開始使用數學語言的最簡單方法,就是正確明晰地描述顏色、形狀、大小、質量,以及量的測量(如重量、體積、和容量)。幼兒週遭環境中成人語言會深刻影響幼兒的語言,如果老師自己使用的語言比較特定,且要求幼兒多做資訊的描述,那麼,幼兒使用的語言就會比較明確且具描述性。幼兒需要去做比較、分類、排序與敘述,才有辦法發展明確詳細又具描述性的數學語言。




數學概念與數字的書寫

數學是一種語言符號,教師利用在教室中遇到的問題和主題活動,幫助幼兒把數的概念與數字連結起來,且善用數字做為操作的表徵。教室必須包含數學與真實事物聯繫的練習機會,讓孩子閱讀數字,聯繫這些數字,並自己去書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