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1日 星期日

2005第三節 提問(如何幫孩子選書.文 / 林眞美)

第三節 問題
難得請到林眞美老師與大家共讀,剩下一點時間,讓大家提問。

「怎樣說故事比較好?要怎樣選故事?」上卿媽媽問。

「說故事時什麼故事不是重點,只要說故事的人說得好,小孩都會喜歡聽。至於選故事,通常我選故事會先看圖,而不是先看字,看完圖後才唸文字。」眞美老師說。(另附一篇林眞美老師對選書的看法,敬請詳閱!)

「云希說故事總是天馬行空,有時用法不對,這時候要不要糾正她?」云希媽媽問。

「偶爾可以示範正確的用法,不過也不是每次都這樣做。很難很明確的說什麼時候該怎麼做,必須自己判斷。」眞美老師徐徐回答,順帶問問旁邊邱老師的看法。


「嗯!孩子在編故事的時候我儘量不去切斷,有時文字的誤用,反而創造出很好的效果。至於正確的語法,生長在中文世界,週邊有許多正確用語的環境,她會自我修正的,何況她馬上就要進小學了,多的是機會習得文字的正確使用方法,但文學的創作環境,將來就不必定能有這麼無顧的創作啦!

小孩的語言與詩接近,幼時擁有『詩語』的能力,一旦習得正確語法後,卻經常做不出好詩,很奇怪吧!長大後想要做出好詩,反而得將正確語法破除,想想實在荒謬!」


如何幫孩子選書文 / 林眞美 以往,台灣的繪本都是以成套的直銷書為主。這些套書,由專人選書配套,挨家挨戶的推銷,以至於我們的消費者鮮有自己到書店選書的機會。由於長期處在被動的狀態,所以,大人對繪本的認識相當有限,等到要為小孩挑書來唸時,大人往往就會對之躊躇茫然,不知如何下手了。 其實,身為父母的,大都了解自己小孩的每一個成長階段,父母只要依著小孩當時的能力和需求,在書堆裡仔細吟味、認識找尋,應該就能找到適合孩子的書。剛開始,大人所選的書和孩子的喜好,可能會有所「出入」,但孩子的反應,不正是我們在學習選書時的一大指引嗎?所以,只要大人肯用心、願意一本、一本地翻看,並唸給孩子聽,不需要多久,大人就會習得一套自己的「選書智慧」了。 浸淫繪本多年後,我在選書時,也慢慢練就出幾乎「萬無一失」的功力。所謂的「萬無一失」,是指用這樣的方法挑選繪本,不僅自己買回家之後滿意,而且,孩子們的反應,也都是很「不同凡響」的,他們總是看了又看、聽了又聽,甚至,還常常表現出「愛不忍釋」的深情和滿足。 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大人除了要以客觀的方式,多了解繪本的特質外,從孩子的角度切入,也會是成功與否的關鍵。畢竟,孩子是繪本的主人,如果我們也能學著用孩子的「直視」方式走入繪本,相信,這會讓我們更貼近繪本的花園,並體會到一本好的繪本,是如何地在吸引孩子。 所以說,大人在替孩子挑選繪本時,其首要訣竅就是,摒棄大人慣有的閱讀方式,不要先讀文字,而要先「讀圖」。如果在賞心悅目之餘,我們還能夠從圖的表現讀出故事的端倪,那就表示,這是一本值得考慮的繪本。 接下來,才是文字的部份。由於小孩在欣賞繪本時,文字對他們而言,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耳朵聽的,所以,大人在檢視文字時,就切忌再用大人「悶不吭聲」的方式閱讀。大人不妨就將上面的文字唸出聲音,並自己聆聽,如此一來,才能真正感受到作者所要傳達的律動,以及其中的「文學語言」,是否動人心絃?是否合乎孩子的理解程度?這樣具體的方法,大人只要多練習幾次,就可以得心應手了。而之後的修煉,就是不斷地用心體會、不斷地唸給孩子聽了。於是,那些繪本和孩子的每一次反應,都會「滔滔不絕」地告訴大人,如何挑選一本好的繪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