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詩歌節 & 兒童繪本展暨座談會
日期:2005 / 4 / 29
地點:土城蓋婭咖啡館
孩子的繪本陳列於昏黃的燈光中,
在父母指間輕輕翻動。
母親節前夕,
替孩子將這份禮送給母親。
在蓋婭,只因
曾是寶鍊的咖啡屋,
漫留著淡淡的行過痕跡。
座談實況
第一節 詩與歌

內間一角傳出吉他二重唱,老師們以《梅雪爭春》作為開場,祝福在場的母親母親節快樂:
南方新年裡有一天下大雪,
我到靈峯去探春梅的消息;
殘落的梅萼瓣瓣在雪裡醃,
我笑說這顏色還欠三分艷!
運命說:你趕在花朝節前回京,
我替你備下眞鮮豔的春景;
白的還是那冷翩翩的飛雪,
但梅花是十三齡童的熱血!
這是一首1926年抗議段祺瑞政府槍殺請願民眾的曲子。
曲畢,台上的人詢問誰知這首詞來自誰的詩。有人說「胡適」。沒人回答,只有撥動的琴弦聲,奏出一段旋律。凱俐(承諺、渝潔媽媽)起身隨即唱出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噢!徐志摩的《在別康橋》。」歌一唱出,阿錚媽媽馬上驚呼。
有意不將這首徐志摩的代表作放在第一首。
凱俐高亢潔淨的聲響在屋內迴旋,大家乘著她的歌聲,進入徐志摩的康橋世界。
徐志摩曾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還有哪些徐志摩的詩被世人傳唱下來?」馬上有人說:「偶然。」這也是多年前校園學子鍾愛的曲目。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歌,是每一個世代共同的回憶。
心中想著楊牧在《徐志摩詩選》(洪範出版)中這樣寫道「詩人之所以寫詩,初不是為了製造一個詩人,而是為了創作一些可以感動自己並且啟發別人的文章。……」。他提醒讀者將關注焦點放在他的作品上。
之所以以徐志摩的詩作為今晚「兒童繪本欣賞」的前奏,只因妄想將身邊孩子的短詩以歌的形式傳唱下去。也許哪天吳錚的《黑夜的的星星》、羅云希和黃婧淳的《眼淚茶》都可入歌,由孩子接著唱下去。
咦~~
回覆刪除你們的活動好像很有趣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