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前請李鳶幫忙把石頭倒在盆子裡。
他突然驚叫:「石頭好冰。」(他用標準台語說)
「你怎麼會有這麼冰的石頭?」(仍是標準台語)
「喔!那是我從太平洋撿回來的。」寶鍊說。
「噢!是不是泡在海水裡很久才會變那麼冰?」
他邊說邊把石頭靠在臉頰上。
孩子,大自然的東西很難明說,只能體會。
其他孩子也把石頭貼在臉上,感受李鳶說的。
你來看看,這些眼神多揪人心哪!






這些古老的石頭,經過海的淬鍊,隨著歲月浪頭,
來到我們的手中。它,比所有的我們都要古老。
孩子不可思議的望著我,想到這些石頭活過的日夜,
人不禁要悠遠起來。這種感受,近似遙望星空。
想要說幾個石頭故事給孩子聽,
從前在工房說過《每個人都需要一個石頭》、
《石頭湯》和《驢小弟變石頭》,
嗯!幫忙想一下,還有什麼石頭書,
請po上網,請大家說給孩子聽!
寶鍊把石頭包在錫線裡面,像是把果核包入果肉中,
小孩笑著臉,定睛看著。
寶鍊稍稍說明今日的創作軸線以及新加入的素材,
可從上次的作品延伸,也可重新做一個。
素材加入石頭、漂流木、珠珠和粗錫線。


可取一樣,也可取多樣,也可都不要。依照自身的需要。
材料是腦與手的輔助,並非多就是好。你說,孩子懂嗎?
我說,孩子懂。只要你重視它,好好實踐,就有可能。
長年帶孩子以自己的需要為取用的判準,
我絕對相信孩子會發展出「了解自己的需要」,
而後將「物」視為促進生活美好的媒介,而非追逐的目標。




第二次的錫線經驗,孩子跟它相親許多。
他們知道這種線可以ㄠ來ㄠ去,
它,可以從一條線變成任何東西,
它,又可以從任何東西變回一條線。
類似積木、黏土、沙、土、石頭、樂高、摺紙這些遊戲,
單純,無固定樣貌,惟有透過自身,才能形成意義。
它,不是任何東西;
它,也是任何東西。
上過寒假班後,彥儒想要ㄧ個麵包窯,經過多月的討論,拔拔終於答應,
回覆刪除志工也徵求到了,麻煩寶鍊姊姊提供製作方法,或到樹屋請教,謝謝
超愛石頭冰到臉的表情!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