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做完工,只想攤睡,
僅能在畫冊草草記幾筆。
要用「字」記下某個動作,
才發現很多時候不能精準描述。
比如,「將地填高」這個行為該用哪個詞?
「填土」嗎?不對,填土是將窪地填入東西。
台語叫「ㄉㄨㄣ土」,只好循著這個音找去。
喔喔!翻出我心愛的《形音義大字典》,
它是這麼說。
墩,型聲、會意:
(名)1 平地有堆者,曰墩。墩土。
2 泥石築成之橋柱,曰墩。橋墩。
3 砍劈物時墊在下面之圓形木頭。墩子、柴墩。
4 帝制時代召見臣下賜坐之矮凳,曰墩。賜墩侍班。
(動)1 縮矮身驅向下。身子墩下去。
2 積藏。這酒墩了好幾年。
啊啊,漢字真美麗!
今早還是細雨綿綿,升上一爐炭火,做為激勵。
讀著毛姆,喝著咖啡,等候太陽公公。
溪南尖山,冬季冷冽,工作成為最好的驅寒活動。
午後,被我等到了。感謝眾神!


今天請叫我「王六條」,
必須抓緊時間把六條鋼樑固定焊上。
一個點,兩個點,總共要焊十二個點。
興味盎然的玩著我的仙女棒,
突然聞到陣陣焦味,只見地板冒出濃濃煙火。
啊啊!是焊槍的火花,掉落地板腐木上,引起悶燒。
「關電源,關電源。」
瞬時火花四射,仙女棒觸在鐵梯上滋滋作響,
很是嚇人。
想到2001年花蓮施工的意外,頭皮發麻。
停下小心謹慎把周邊環境清理完備,這事馬虎不得。
幾個鐘頭後,六根鋼樑架好,開始下雨了。
老天在上面看顧著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