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2011冬令營後記(一) / 希臘神話與仿畫

要談古希臘人體之美,

得先從希臘神話開始。

它是源頭。



【創世紀】

朦朧的太古時代,遠在神明出現之前,

只有無形的「混沌」,置身於永恆的黑暗裡。

整個宇宙沒有別的東西,

一切都是漆黑、空洞、寂靜、無邊。



黑暗和死亡衍生出「愛」,

秩序和美驅散了曖昧的混亂。

尚未成形的世界,

以胚芽形態開始孕育未來的一切。



接著,天地分開,大海漲落於兩岸之間,

魚在水裡嬉戲,鳥在空中唱歌,

大地充滿生物,但尚無靈魂可以支配。



這時,先覺者普羅米修斯用泥土捏塑人形,

並從動物的心中取出善與惡,封閉於人的胸膛。

於是,最初的人類被創造出來了。



孩子聽我一字一字慢慢唸著「創世紀」,

「黑暗」和「死亡」彷若兩個活體,

出現在人間。



我們攀附著希臘神話,

將主題分為男性人體之美、女性人體之美和怪物異類三大類,

試圖透過古希臘人的雙眼,來探索他們對人體的詮釋,

了解其對人類性格、性別認同、社會認同的關注。



接著,孩子選取角落放置的影印圖片,開始仿畫。



為什麼要做仿畫?

在英國修習Visual Art時,每個階段,不管是否與畫作有關,

老師都要我們做大量仿作。

剛開始心中狐疑,明明只是介紹英格蘭的巨石陣(Stonehenge),

與畫無關,何須對著攝影作品的影本再畫一次?

邊畫邊嘀咕,在碳筆粉彩筆塗抹推拉間,我的心漸趨寧靜。

我走進不同光影與時空的巨石陣中,說不明白這是什麼。

我見到視覺之外的東西。



一整年我仿希臘神柱、埃及書記官、法國石穴……;

仿達文西手稿、米開朗基羅雕塑、布朗庫西的空間之鳥……;

我仿植物在季節中的更迭、布來頓(Brighton)海浪拍打石頭……,

一直到期末,老師帶我們住到巴黎,去見這些作品的真跡。

面對真正的「它」,心中澎湃難以言喻。



事後想來,經常的,我們以為看見的東西,

在仿製過程中,才驚覺自己的視而不見。

「仿作」讓手得以撥開眼之茫霧,

去觀看視覺遺漏或之外之物。





孩子普遍缺乏仿作經驗,

初初開始許多孩子怯於不知如何落筆。

「用你的方法畫出你看到的。」我要孩子相信直覺,

那是藝術初始的樣貌,也是最終要留下的。

沒有這些,藝術如何成為藝術。



長年的教育桎梏,總以為老師是要教他們「如何畫」這件事。

但眼前只有素材,什麼也沒有。

他們只能半信半疑回頭叩問自己。

孩子啊,讓你的眼帶領你的手,舉起你手撥開眼的茫霧,

直接走向這些石像吧!







手的神奇力量,讓人的心靈漸趨安定,隨直觀走進冷硬的石頭。

每天畫完,我要孩子將仿作的中英名稱和日期,

記註在自己的仿畫下面,不會寫的讓我幫你寫下。

有朝一日,他們會去希臘,尋找神話給他們的啟示。



畫好後,我將孩子的仿作,懸吊成列,

讓大家得以縱觀同一幅畫作的不同表達形式,以及個人獨特的圖像語言。

幾日過後,我們幾可輕易從眾多畫作中,判讀出誰的作品。





讓我們來看相同的主題的不同表達。

《擲鐵餅者》

《愛神愛芙羅黛蒂》





看著懸吊頭頂的畫作,

我們能教他們什麼?

事實上我們能做的不會比他們多,也不會比他們好。

但,我們要做的是留住孩童「直觀」的本能,

將之發展成恆常的動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