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天的佈展,寶鍊和孩子討論空間的動線和功能,
並將此次展覽界定於「異中求同」和「同中求異」中。
寶鍊帶著孩子四處巡走,想一下這幾天做過的事。
嗯!我們做了仿畫、錫線雕塑和石雕,
以及為此次活動蒐集的歷年奧林匹克紀念幣。
如何將作品與環境連結,並產生關係?
孩子將同一張仿作歸為一類,懸吊半空中,
讓空間變大,並使觀者易於一眼望去
感受到創作者以互異的手法,詮釋同一個主題。
錫線的柪折是鏤空的雕塑,背景過於複雜什麼都看不到。
孩子將錫線人集中在乾淨的原木桌上,展現群體嬉戲的整體感。
石雕最好放在格子窗邊,讓略帶肅穆的平板臉孔,
在光影照耀下,呈現人群集體的意向。
大孩子負責室內的懸勾釘掛,小孩子負責庭院的整理清潔。
讓裡與外拉成一線,以清幽的自然環境,烘托人為的創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