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孩子讀一小時書,進入主課程。




所有東西的產生都有它的時代背景,而這背景大都因為需要。
要孩子想想,遠古至今有哪些東西是「土作」的?
「土房。」阿羅說。
「土窯。」維哲說。


大家順著這個方向往下想。
「土碗。」(政廷)。
「土磚。」(維哲)
「土杯。」(政均)
「土瓶。」(寶)
每說一樣,老師就把家中有的土作器具一一搬出,
其中有個酒瓶,仿人形,掀開頭就成了酒杯。孩子看了哈哈大笑。
「像是兵馬俑。」阿羅說。
「土塊。」(憲鴻)
「土泥。」(維哲)
許多人不懂維哲的「土泥」指的是什麼,
他說是泥塊與泥塊中間黏合的部份,類似水泥的功能。
「土炕。」(何姐姐)
喔!南方孩兒大都不知道什麼是土炕,
畫上一張土床,引柴升火,成為暖氣。
「土墳。」(邱)
「土甕。」
孩子邊畫邊寫,將經驗裡的新舊知識,記載下來,供他日喚醒記憶用。
嗯!猜猜看,世界上最大的土作工程是什麼?
「給個提示。」阿羅說。
「在中國。」
「萬里長城。」子昕說。
喔喔!答對了,得到萊姆一顆,
一半泡茶,一半給阿母敷臉。




怎需要這麼大的工程?當然也是因為需要。
「秦始皇為防禦匈奴。」昱翔像突然醒來般的說。
老師一路從春秋戰國,說到秦始皇,
再從漢文帝,說到明太祖的四段築城工事。
「很長很長,我要畫到背面。」均均的長城,從紙的正面延伸到背面。
「萬里長城怎麼長得很像牙齒,凹凹凸凸。」
「這是要射擊用的。」
「萬里有多長啊!」
「台灣只不過三百多公里。」
很多時候,有人問,自會有人答。
「孟姜女真厲害,可以哭倒長城。」阿羅說。
「嗚嗚嗚嗚….」維哲假哭起來,同伴大笑。
「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
高梁肥大豆香,遍地黃金少災殃。
自從大難平地起,奸淫擄掠苦難當,
苦難當奔他方,骨肉離散父母喪。」


邱老師唱起《長城謠》,
唉!只有那種年紀的人才會唱那種歌。
大家以各自的記憶,來想萬里長城。
有時是一個傳說,有時是一首歌。
「那長城下面不都是死人?」
孩子紛紛在長城下畫滿屍骨。
「我要畫靈魂。」均均說。
由寶鍊跟孩子談「土作」的基礎結構,
以及「夯」字,在土作中的意思。
夯乃用來敲打地基,使其結實的工具。
如:「木夯」、「石夯」、「鐵夯」。
夯亦可當動詞 是用夯砸地。如:「夯實」、「夯地」。


今天的工程進度是「刷石頭」,
孩子一心掛念著要下水築堤,
用極快的速度把石頭刷淨。




下午天氣微陰,孩子心急,擔心雨來。
好吧!趕緊吃飯,休息一下就下水去玩。
孩子逐漸散成不同的群,
有的築壩;有的潛水;有的找寶石;有的摸魚,
在美麗溪水間,以友誼拼貼記憶。






隔壁阿伯送我們許多自種的百香果,
他只愛種不愛吃。
子昕、靜淳和品慈喜歡做吃食,
寶鍊教他們做百香果山粉圓,
是大家玩水過後的點心。








院子栽種繁星、馬利筋、高士佛澤蘭、射干、
長穗木、馬櫻丹、鳳仙花、柑橘和檸檬,
是蝴蝶的食草及蜜源植物,今夏引來彩蝶斑斑,
與嬉戲的孩子、狗、貓相映成趣。
7 / 29(三)/ (待續)
7 / 30(四)/ (待續)
7 / 31(五)/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