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假日共學 / 關於約翰˙柏寧罕(John Burningham)

作者簡介



約翰˙柏寧罕1937年生於英國,童年在夏山學校度過,他在這個可以隨心所欲的學習環境,大部分時間都在作畫。十七歲那年,因拒絕服兵役而選擇軍事服務工作,工作內容包括:戰地急救、護林、農耕、打掃貧民區、蓋學校….等。約翰˙柏寧罕年輕時常以打零工的方式旅跡各處。1960年回到英國,邊為交通局畫海報、雜誌社畫漫畫、設計聖誕卡,邊思考自己的未來。他發現,在所有的工作中,他最想做的就是畫一本書。

1963年,他的第一本書《Borka》問世,此書旋即獲得英國繪本最高獎項---Kate Greenaway Award的青睞,從此以後,約翰˙柏寧罕的生活即以創作繪本為主。

約翰˙柏寧罕擅用孩子的觀點描寫人生,他的創作目標兼顧成人與小孩,讓他們在閱讀作品時能夠各得其所。

(上文擇摘自遠流出版社)





一個真正懂孩子的作家

文/劉鳳芯



  英美地區印刷技術的發展至一九六○年代左右,藝術創作者已經可以使用各種媒材,以相當合算的價格印製作品成書,因此吸引了更多優秀的創作者投入兒童圖畫書的製作,為此一兒童文學文類締造另一個黃金時代。在當時投身創作的英國藝術家包括至今仍耳熟能詳的雷蒙.布雷格、昆丁.布雷克、以及約翰.伯寧罕(John Burningham)。而其中約翰.伯寧罕為低幼兒童創作的圖畫書,在產量和質量上更是至今仍為人讚不絕口。

  伯寧罕首次和國內的大小讀者見面的時間,其實應向前推至民國五十七年張劍鳴先生翻譯的《萬能車嚏嚏砰砰》(Chitty Chitty Bang Bang),伯寧罕負責該書的插圖。不過他正式合法通關和台灣讀者見面則是信誼譯介的《遲到大王》。此後伯寧罕的著名作品幾經信誼(《我喜歡》),台英公司(《外公》、《和甘伯伯去游河》)遠流(《我的秘密朋友阿德》、《莎莉,離水遠一點》、《喂!下車》、《雲上的小孩》)等一再引入,我們總算可以較清楚地追蹤他橫跨三十餘年的創作生涯中創作的軌跡與轉變。

  或許我們可以從「兒童」與「圖畫書」兩方面來看看他成就之因。

  對閱讀圖畫書的兒童讀者而言,伯寧罕在建構童年以及捕捉兒童及大人的互動方面,描繪敘述相當敏銳與細膩。讀者仔細閱讀內容,可以發現伯寧罕許多故事中的孩子,雖然在生活層面仍須依附父母,但他們自己心中仍保有一塊屬於孩子自己、想像豐富、色彩豔麗的空間。《莎莉,離水遠一點》一書,應該算是讀者第一次發現插畫家伯寧罕竟是如此厲害精確尖銳幽默地捕捉孩子不為大人所知的想像世界!繼該書之後,《喂!下車》、《遲到大王》、《我的秘密朋友阿德》等,又陸續發掘孩子心底深處的聲音,每本書出擊都令大讀者頭垂得更低,再次崇拜折服他對兒童心理瞭若指掌的功力;而小讀者則是終於遇到一個同國的好大人,聽伯寧罕講故事時,手都快掩不住嘴笑得更開心。

  而就「圖畫書」的圖畫本身來說,伯寧罕具有純熟的繪圖技巧與設計概念。他的圖畫具有說故事的能力,可以和文字一搭一唱,使故事呈現得更生動豐富。此外,他在技巧成熟上仍願意蹲下來與孩子齊高,在造型與景物描繪上刻意保留孩子的視光與看法。不過他累積至今的繪畫技巧,也是透過一本本的作品磨練與試驗,才讓他的圖畫越來越會說故事的。回頭看他一路的創作作品中,《和甘伯伯去游河》書中的圖畫頗值得拿出來討論他創作理念的修正與轉變。伯寧罕在此之前的作品,其實還是比較依賴直接的長篇敘述來講故事,而每個畫面呈現出來的意義也比較單一直接;說故事的人明白告訴讀者在什麼時候發生什麼事,主控性較強。不過在《甘》書中,他在圖畫的處理上開始出現更深思的設計,目的是預留空間給看/聽故事的人。伯寧罕透過運用不同的媒材,掌握其特色,並加上明暗及線條的運用,在畫面上製造許多對比或驚喜等視覺效果,不但能引起小讀者注意畫面所要敘述的故事,也邀請小讀者進入本文和作者一起猜測、判斷、詮釋、和連結故事的發展。而在情節的設計上,伯寧罕也運用多於一線的敘事以及較開放的結局讓小讀者有更多參與到書中一起講故事的機會。

  到底閱讀伯寧罕的圖書故事書,可以帶給台灣的小讀者以及對兒童圖畫書有興趣的人什麼樣的經驗?我想就套用伯寧罕自己說的話來勉勵我們自己好了-思考與冥想。伯寧罕說他平日要花許多時間思考-其實「冥想」二字更恰當。他可以接連幾天不斷冥想,而在沈思的時候,想法真的會跑出來,然後他就會開始思考這個想法,探索這個想法,最後可能是丟掉這個想法或是保留它。我想創作真的要沈得住氣,仔細觀察和思考,好的東西自然可以醞釀產生。

﹙轉載自88.2.25中國時報開卷週報﹚





約翰  伯寧罕作品集



《莎莉,離水遠一點》 《莎莉,洗好澡了沒?》/ 遠流

這兩本書都是左頁為成人無盡的嘮叨,右頁為孩童奔馳的想像。兩相對應下,讓人不禁要想:沒有想像的世界,人要如何活下去?



《喂!下車》/ 遠流

書的扉頁標明「獻給致力於保護巴西雨林的Chico Mendes」,就可知道這是以環保為議題的故事。一隻隻動物頻臨浩劫,而這些浩劫指向人類,讓人讀來滋味複雜。



《雲上的小孩》/ 遠流

「雲」,是一種秘境。乘坐飛機穿過雲霄,常會讓人產生不實的虛幻感。約翰柏寧罕善用大家共有的神秘與虛幻,將雲的想像,無限延伸。如飛機穿過雲霄。



《我的秘密朋友阿德》/ 遠流

每個人都有度過困境的方法,約翰柏寧罕讓書中的小女孩擁有一個秘密朋友阿德。阿德陪她經歷惡夢;阿德助她掙脫沮喪;阿德與她共享孤獨。人人心中有個阿德,就因這個阿德,讓人跌倒後得以勇往直前。



《神奇床》/ 遠流

喬治在舊家具店買了ㄧ張神奇床,只要唸出神奇咒語,床就可以帶你去旅行。伯寧罕在咒語中埋下伏筆,上面寫不清楚,只能看到首尾兩個字母,由這兩個字母延伸出許多不同組合的字。從此,喬治每晚都有冒險之旅,在原野裡說故事給精靈聽、幫迷路的小老虎回家、和海豚游泳、和巫婆比誰飛得快……。可是有一天,神奇床卻被祖母丟到垃圾場去了…… 。

一張可以飛行的床,乘載許多人的夢幻。它是現實與夢境的交會點。



《艾德華 / 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 阿布拉

有人說,如果你老是只看孩子的缺點,那麼,這個缺點就會像顆腐爛的蘋果,原先只是一個小點,最後整顆爛掉。同樣的舉止,同樣的動作,不同的解讀就會走向不同的方向。人,通常對朝著他在乎的人的期待往前方向走。而,這個方向大都由成人主宰。



《朱里亞斯呢?》/ 阿布拉

吃飯時間到了,朱里亞斯?他在房間裡蓋房子、挖地洞、環遊世界…。他的爸媽將每一餐送到不同的地方,直到朱里亞斯回到餐桌和他們一起吃飯。



《和我一起看地球》/ 遠流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但是長期的環境破壞,已讓這個地球傷痕累累,連創造這一切的上帝也看不下去了,於是委託兩個小朋友,前去告誡那些濫砍樹木、污染水源和空氣的生意人,以及擁有武器、挑起戰爭的人,還有自以為替天行道、終日爭論不休的人。



《你喜歡》/ 上誼

你喜歡洗澡水被大象喝掉?還是老鷹搶走你的晚餐?你喜歡小豬穿你的衣服?還是河馬睡到你的床上?你喜歡搔猴子的癢? 還是陪無尾熊一起看書?… 這本書充滿無邊際的想像與令人發噱的提問。



《遲到大王》/ 信誼

「遲到大王」每天都遲到,因為他總是遇到奇怪的事情。老師氣得暴跳如雷,認為他說謊,直到有一天,老師自己也遭遇到不可思議的事。在幻想與真實交織的中,進入人人心底深處的共有經驗---「謊言」。



《寇特尼》/ 和英

飼養寵物在人類生活中究竟有多重要?長年與動物相處的人都有深刻唯一且共通的感受。寇特尼是一隻流浪狗,被孩子撿拾回來,但因沒有良好的血統,受到成人的歧視與嫌棄。但在牠盡力展現神奇事蹟之後,獲得大家的接納。翻到寇特尼努力工作的頁面,牠煮飯、打掃、拖地、吸塵,取悅大家。十足奴傭。獲得人類的喜愛,乃因牠的「有用」,符合人類利益的「有用」。如果牠展現的是對自身有用的神奇事蹟,结果會是如何?



《哈維.史藍芬伯格的聖誕禮物》/ 和英

聖誕老公公結束一年的工作後回到家裡,發現居然還有一份禮物忘了送,真傷腦筋。這晚,麋鹿因為拉肚子不能拖雪橇,聖誕老公公只好自己想辦法。他匆匆地在睡衣外面套上紅制服,頂著寒風再出門,辛苦地快遞最後一份禮物,而這個聖誕老公公經過大家的幫忙,以最酷的交通方式完成使命。



《和甘伯伯去遊河》/ 台英

有一天,甘伯伯要划船遊河,陸續有兩個孩子和一群動物要求同行,甘伯伯答應了,如果……。這個「如果」將每個動物的特性描繪出來。他對兩個孩子說:「如果你們不吵架。」對兔子說:「如果你們不亂跳。」對貓說:「如果你們不追兔子。」對小狗說:「如果你們不欺負小貓。」整個故事依此架構往下編織,可預期又充滿驚喜,是孩子非常喜愛的型態。



《寶兒 / 穿背心的野鴨》/ 東方

故事中的主角寶兒出生之後,因為沒有羽毛,在醫生的建議下,媽媽為她編織一件緊身背心。背心雖然能夠保暖,卻引來其他野鴨的嘲笑,自卑的寶兒錯失學習游泳和飛行的機會,也因此沒能跟著大夥兒一起南飛。看到這裡,讀者可能會想到安徒生所寫的《醜小鴨》,因為主角同樣是一隻與眾不同而被排斥的「鴨子」,要獨自面對一段成長的歷程。不過寶兒。在旅程中的遭遇比醜小鴨幸運一些,她搭上了船,學會自食其力、交到好朋友,最後到了一個終年可以生活、不必擔心別人眼光的地方。在安徒生的故事中,醜小鴨最終發現自己原來是天鵝,擁有內心長久渴望、欽羨的高貴本質;而伯寧罕則把寶兒安排在一個「心胸開闊」的新環境裡,在那裡,她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同,快樂的做她自己。(摘自 宋珮為此書寫之導讀「開闊的眼光」)



《這是秘密》/ 上誼

  每天晚上,麥肯這隻貓總是跑出去;白天的時候,他卻多半在睡覺。小主人瑪麗愛倫很好奇,很想知道麥肯晚上到底去哪裡。一個夏天的夜晚,她在廚房裡撞見了即將出門的麥肯,……。

  圖畫書大師約翰.伯寧罕深深明白孩子急欲參與祕密並一探究竟的微妙心理,繼充滿顛覆意味、令孩子莞爾回味的《遲到大王》之後,再度以天馬行空的故事和令人讚嘆的多媒材畫作,讓

讀者在看完這本書之後,彷彿作了一場驚喜不斷的美夢,閱讀經驗愉悅且滿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