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今天要重做一次蔗糖,
大家興奮極了。迫不及待想要嘗試。

事情是這樣的,
上週我準備了一支甘蔗,分組進行觀察。
一組來看甘蔗,一組來摸甘蔗。
進行完畢後,回到團討區談論結果。

我們先請來看甘蔗的孩子,輪流上來說他們看到的甘蔗:
靖翔說:甘蔗是紫色的。
凱宣:甘蔗是咖啡色的。
彥儒:甘蔗是紅色的。
沛妍:甘蔗長得像柚子樹。
上鈞:但是兩個都一樣硬硬的。
接著是來摸甘蔗的孩子上來對大家說明:
蕾蕾說:甘蔗外面的皮很硬。
球球說:敲一敲也是硬硬的。
阿謙說:但是裡面軟軟的,我有吃過。
昕成說:它有很多節。
伃倢說:有3節啦!
李鳶笑著說:哈哈 有100節啦!
說完外觀,就是大家最關心的吃甘蔗啦。
孩子看到我拿小刀剝皮,
不時提醒我要小心,要小心。
這讓我想起大人的樣貌。
孩子不管在拿剪刀 鐵鎚 菜刀 或騎車,
舉凡成人覺得稍有危險的物件上,
總可見到成人的殷殷叮嚀。
這種擔心與提醒,變成一種反射,出現在這些物品出現的所有時刻。
我邊削皮,孩子邊說他們的甘蔗經驗。
昇翰說:「吃完甘蔗要吐掉。」
蕾蕾說:「是要把渣吐掉啦。」
靖翔說:「嗯!好像在吃口香糖一樣,吃完要吐掉。」
球球說:「是在吃 ㄉㄨㄞ ㄉㄨㄞ 甘蔗。」
李鳶說:「什麼ㄉㄨㄞ ㄉㄨㄞ甘蔗啊。」
球球說:「就是甘蔗啊。」
原來球球將口香糖和甘蔗「要吐掉」的特性,加在一起,為甘蔗命字。

我把甘蔗切片,放在盤子上,大家輪流取用。
看著孩子們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心中真是無限高興啊。

接著我們討論「如何將甘蔗汁變成糖?」
上鈞說:要一直攪拌,一直攪拌。
沛妍接著說:攪一攪就可以了。
昇翰說:攪完以後要放在桌上。
彥儒說:要加糖粉。
哦!原來他想的甜是來自糖。
凱宣說:先攪一攪再加糖粉。
靖翔篤定的說:還要加工再曬乾。
甜 曬乾 加工 都和糖的製作有關。
我們像在拼湊地圖,走向甜甜的糖。
喜歡這個主題,甜甜的糖,像年幼的孩童。
球球說:我們把它放在椅子上。
放椅子上做什麼?
蕾蕾接口說:放椅子上太陽照它再用機器切成一塊一塊。
阿謙發著奶音說:還要加奶粉。
哈哈!這個奶娃把糖和奶粉連在一起。
恆睿說:要加黑糖。
昕成開玩笑說:加熊熊糖。
伃倢認真看著大家說:一定要曬乾。
李鳶說:要拿去煮。
我將所有關鍵點重述一遍,心中覺得怪異。
這些小小孩兒怎知這麼多事情?
我的喜沒有多於憂。
過多的知識堆砌對人的成長未必有益!
我搬出電磁爐,有人說:「原來是用煮的啊!」
沒錯,今天要來用煮的。
我先讓小孩聞聞甘蔗汁的味道,
然後把甘蔗汁到到鍋子裡,開始煮。
孩子想幫忙攪拌,我遲疑一下,
想著長年孩子拿槌敲釘,割紙鋸木。
只要規範好行為,孩子是能以戒慎的心情,謹慎使用器具的。
這就是為什麼賣鍋碗人家的孩子,
可悠遊處在那個人們視為危險,充滿易破器皿的空間的原因吧。
成人示範一種謹慎的態度。
我把規則說明,孩子一個一個上攪拌。
我邊攪邊和介紹蔗糖變化的過程,
一時大意,竟然燒焦了!
這就是我們第一次失敗的經驗,

孩子為不能吃到蔗糖深感惋惜,
我們相約再做一次。
他們保證下次一定幫我注意,就不會燒焦了。


次週,我們再做一次,
我們一起經歷甘蔗汁從液體到膠稠,再到結晶顆粒狀態,
對孩子和我都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孩子發現,電磁爐關掉時,糖水才會開始凝固。
嗯!孩子看到我沒看到的。
再下一鍋,想著路上的糖葫蘆,
在冬天街頭暖著人們的心靈。
我準備的材料有:
麥芽糖(鹹麥芽糖)、細砂糖、水果(水分較少的水果)
、水、鹽巴、竹籤。
我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慢慢做給小孩看,
孩子邊串他們的水果串,我邊攪動手上的湯杓,心中覺得甜蜜。


我們將這個主題帶進週五的烹飪課,
讓全部孩子都可以嚐到水果糖葫蘆的滋味,
雖然有的水果很難串(如芭樂的硬、番茄的滑),
但只要想要,人是可以克服諸多困難的。
甜甜的糖葫蘆,宣告今年冬季的到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