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6日 星期五

泥人第二個盒子:聲音

「泥人打開第二個盒子,這是一個裝著『聲音』的盒子。
聲音來到世界,它們在找震、找撞、找滾、找擊、找拍、找流、找跳、找躍,
找世界上可以發出聲音的動作,然後把自己放在上面,
讓這個是世界不再這麼寂寞。」


邱老師邊說故事,邊在「震」、「撞」、
「擊」、「拍」的時候,發出此類聲音。
孩子意識到聲音和動作間的關聯,
開始去想,還有什麼動作會發出聲音。


在請孩子找表現風雨和雷電的東西時,
出現了塑膠管是風的聲音、塑膠袋是雷電的聲音、紙條、
豆子是雨滴的聲音…等等,奇奇怪怪的東西。
「還有滑,滑也會發出聲音。
跌也會,跌倒也回發出聲音。」


我讓孩子試試,他們找到的東西和想要表達的之間相近度有多少。
來回嘗試許多回,孩子自會歸納出一套屬於這個團體的線條表現。


有律的聲音和肢體的表現形成舞蹈,
這個有律的聲音,我們稱之為節奏。

優秀的舞蹈,就是能掌握準確的節奏,以肢體展現出來。
我們常說「舞樂舞樂」,
就是讓「人體的旋律」和「聲音的旋律」,
聲音是舞蹈裡非常重要的一環,
沒有良好的聲音感受能力,
是很難有良好的舞蹈表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