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遇到特別的節日或事件,我們就將教學與活動發生關聯。
只因學習必須與生活發生關聯,才能產生意義。
唯有「有意義的學習」,才能內化成恆久的知識,成為下次新知進入的基礎。
每年畢業旅行前夕,
我們將語文、數學、地理、自然和生活常識,
策劃整編成一系列相關的教學,
製作成學習單,作為行前手冊。
待孩子身歷其境時,才能對所見所聞產生「知覺」。
唯有具備知覺,學習才有可能。
2006畢業旅行行前準備 / 大家一起來討論
關於行程
要去哪裡?要住幾天?
跟誰去?怎麼去?怎麼回?

關於花蓮
花蓮在哪裡?
住宿地點線上導覽。
介紹花蓮的地理位置。
介紹太平洋和台灣海峽。
介紹阿美族的吃食與生活。


關於行李與穿著
哪種背包比較方便?
旅行要穿什麼比較舒適?
總共需要幾套換洗衣物?
背包裡要裝什麼?
總共要帶幾樣東西?
討論哪些東西是旅行必備的東西?
要怎麼準備行李?

關於旅行要遵守的規則與注意事項
公共場所該注意的事情有哪些?
遵守排隊及維持安靜的原則。
練習排隊及負重行走練習。
紫色帽子是隊伍的共同特徵。

走失了怎麼辦?
可尋求的協助有哪些?
認識警察的特徵以及公共場所服務人員及地點的特徵。
熟記老師的手機號碼,並記在背包上。
熟記家裡的電話號碼和爸媽的手機號碼,並寫在背包上。
熟記家裡的住址。
存錢買花蓮薯
家裡共有幾個人?
一人一個,共要買幾個?共要多少錢?
一天存五元,共要存幾天?


後記
原訂五月中的畢業旅行,
出發前夕,珍珠颱風來攪局。
急忙去退票,延至六月中旬。
怎知今年天氣異常,
行前又發佈豪雨特報,全台陷入風雨中。
七月孩子即將畢業,只好取消。
如果願意,歡迎明年回來參加。
為了安慰孩子失望的情緒,
老師在教室搭個帳棚,
特例讓孩子帶零時到學校,
大家在裡面睡覺玩耍。
在狂風驟雨的週五,
孩子躲在灰濛大帳下,享受他們自創的「畢業旅行」。
他們說畢業旅行要去三天,所以帳棚也要搭三天。
嗯!好,這是一個好辦法。
在想,物種實在厲害,
可以在失意不順中找到撫慰的路徑,
享受不同人生風光。
畢業旅行替代方案 / 在教室中搭帳棚吃零食的數學活動
˙數學中的分類活動
老師將孩子帶來的零食全部擺在地板上,
讓孩子圍做成圈。
老師說:「我現在要請每個人拿兩樣零食,
但這兩樣零食必須要有一個共同點。」
老師想讓孩子在眾多的東西中找出它們的共同點,
並提出選擇的判準。
育庭拿了兩包餅乾,說:「這兩樣都是辣的。」
怡綾說:「這兩包餅乾都是鹹鹹的口味。」
柏諭拿著兩包餅乾,指著上面的蔬菜,
說:「這兩包都是蔬菜口味。」
冠廷拿兩包餅乾說:「封袋上都有一排刺刺的。」
他指的是包裝上面方便撕開的那道虛線。
昱芃拿了怡綾帶來的飯糰及舒晴帶的乖乖說:
「這兩種都是圓球。」
舒晴拿了兩包糖果,說:「這兩包都是用綁的。」
她指的是外面的塑膠袋是用打結的。
玟淇說:「我拿的都是巧克力口味。」
瑋辰說:「我拿的都是餅乾。」
皓羽說:「我拿的都是長長的捲心棒。」
鈺雯拿起兩包上面刻有洞洞的三角餅乾,
說:「它們都有洞洞。」
柏均說:「削好的蘋果和餅乾顏色都是一樣。」
他指的是削好的蘋果經過氧化後,顏色呈現和餅乾一樣的色澤。
李察拿自己的兩樣餅乾,指著盒子的邊角說:
「這兩樣都有『角』。」
亮臺說:「這兩樣都是餅乾。」
上卿指著兩包餅乾的包裝紙說:
「這兩樣都有圖案。」
冉冉拿著兩包洋芋片,說:「這兩樣都是正方形。」
這時有孩子提出來,那不是正方形,是長方形。
心中想,下星期課堂上該和孩子談談正方形和成長方形的定義,
區辨兩者之間的異同。
照片說明
在帳棚裡吃原要帶去旅行的零食。

將帶來的零食,全部擺在地板上。

玩數學中的分類遊戲,並提出判準。

放縱一下,大家一起吃零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