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石頭湯(STONE SOUP)
by Marcia Brown
文 / 邱惠瑛
教學日期:2005 / 9 / 29(四)
《石頭湯》是女兒5歲時說的床邊故事,一轉眼,17年過去了,重說它,心神蕩漾。
我把書拿出來時,鈴鈴姊姊說她有中文版,有的孩子家中也有。我喜歡平裝書,薄薄一本,在我布包裡可以裝進許多。我說,今天要講的故事是《石頭湯》
。「嗄!石頭湯?」小孩笑了起來:「石頭怎麼可以煮湯?」
「我喝過蛋花湯。」我說。
皓羽說:「我喝過酸辣湯。」
孩子一時紛紛說起他們喝過的湯,我請孩子用「我喝過……湯」這種句型依序一個一個說,否則大家都聽不清楚。
李察說:「我喝過玉米濃湯。」
育庭說:「我喝過雞湯。」
鈺雯說:「我也喝過玉米濃湯。」
玟淇說:「我喝過肉肉湯。」
冠廷說:「我喝過魚丸湯。」
奕辰說:「我喝過魚頭湯。」
舒晴說:「我喝過籮蔔湯。」
昱芃說:「我喝過蝴蝶湯。」
大家聽了笑成一團,芃芃少有這樣開玩笑,由著她。
柏諭說:「我喝過狗狗湯。」
知道柏諭模仿芃芃的玩笑句,沒去搭理。
冉冉說:「我喝過水餃湯。」
柏均說:「我喝過酸菜湯。」
鈴鈴姊姊說:「我喝過南瓜湯。」
孩子的陳述句型,通常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家庭生活。
我開始說故事:
「從前從前,有三個士兵,打過仗後要回家,經過一個陌生的鄉間,他們已經兩天沒有吃東西了,他們又餓又累。
第一個士兵說:『我多麼希望今天晚上能有一頓豐富的晚餐!』
第二個士兵說:『和一個床可以睡!』
第三個士兵說:『那是不可能的,我們必須繼續前進。』
他們繼續前進。突然,他們看到前面村莊有亮光。
「有亮光,表示有房子。」冉冉說。
「有房子,表示有人。」冠廷說。
「有人,表示有東西可以吃。」柏均說。
「也有床可以睡。」鈺雯說。
第一個士兵說:『也許,我們能夠找到一點點東西吃。』
第二個士兵說:『和一個閣樓可以睡。』
第三個士兵說:『問問無妨。』
村裡的農夫害怕陌生人,當他們聽到這三個士兵正在前來的路上,於是紛紛奔相走告。
『有三個士兵要來。士兵通常都很飢餓。但是我們的食物,只夠我們自己吃。』於是,他們把食物藏起來。
於是,他們把紅籮蔔藏在……
「藏在床底下。」李察說。
「如果你是村裡的人,你會把紅籮蔔藏在哪裡?」我問。
「我會把紅籮蔔藏在抽屜裡。」舒晴說。
「我把紅籮蔔藏在櫃子裡。」育庭說。
「我把紅籮蔔藏在襪子裡。」皓羽的答案引起大家一陣興奮。
「我把紅籮蔔藏在時鐘後面。」芃芃說。
「我把紅籮蔔藏在抽屜上面。」奕辰說。
「我把紅籮蔔藏在土裡面。」冉冉說。
「嗄!土裡面?」我好奇問。
「讓別人以為它還沒有長出來呀!」冉冉回答。
「我要把紅籮蔔藏在桌子下面。」玟淇說。
「我要把紅籮蔔藏在衣服裡面,讓別人不知道裡面有東西。」柏均說。
「我要把紅籮蔔藏在櫃子下面。」冠廷說。
「我要把紅籮蔔藏在床底下。」李察說。
「我要把紅籮蔔藏在水井裡面。」柏諭說。
「我要把紅籮蔔藏在枕頭下面,別人睡覺只會躺在上面。」鈺雯說。
我順著孩子的話題往下發展:
「於是,每個家裡的紅籮蔔都被藏得好好的。但是,肉呢?肉要藏在哪裡好呢?」
「肉要藏在枕頭下面。」柏均說。
「不行,不行,床上會長蟲。」柏諭回應。
「放冰箱才不會壞掉。」冉冉說。
「可是,放冰箱會被士兵發現哪!」鈺雯說。
「於是,村裡面的人就把肉藏到井裡面,井裡黑黑暗暗,不容易被發現。而且,井裡面冰冰涼涼,肉不容易壞掉,也不容易長蟲。」我轉向柏諭,最後一句話是回應給他的。
「東西都藏好以後,士兵來了。」接著就是士兵詢問不同的人家,每戶人家都有不同理由拒絕他們,他們既沒有東西吃,也沒有地方睡,於是,三個士兵就商量出一個辦法,他們決定要煮石頭湯給村民吃。大家一聽石頭湯都驚訝不已,這種湯他們從來沒有吃過。我接著說:
第一個士兵說:「煮石頭湯首先需要一個大大的鍋子。」
「還要木頭。」皓羽說。
「還要有火。」柏諭說。
「還要水。」冠廷說。
「還要石頭。」玟淇說。
我順著孩子的話語往下發展:
「於是,村莊裡的人就去找來一口非常大的鍋子,還有木頭。他們把鍋子架起來,倒進水,升起火。然後去找三顆又圓又大的石頭,放進去煮。水滾了以後,士兵希深深吸一口氣,說:『好香的味道,不過,可惜呀!可惜!』。一個小男孩問:『可惜什麼?』士兵說:『如果有一點點鹽巴和胡椒,那麼味道就更鮮美了。』小男孩急忙說:『鹽巴跟胡椒?我家有,我知道我媽媽藏在哪裡。』說完小孩就跑回家裡去拿來鹽巴和胡椒。士兵把鹽巴和胡椒加入湯裡,又深深吸一口氣,說:『果然鮮美一些了,幾乎是有豐富收成的農民才喝得到的湯呀!不過,可惜呀!可惜!』」
「可惜什麼?」冉冉問。
「『如果有一些些紅籮蔔,這鍋石頭湯就更棒了。』士兵說。於是一個老婆婆就說:『我家有一些紅籮蔔,我去拿。』說著就跑回去拿紅籮蔔。」
故事依序往下進行,孩子加入白菜、肉、金針姑、魚丸、豆腐……。最後,士兵們不僅吃到豐盛的晚餐,還得到舒適的床睡覺。當我說到,士兵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時,鈺雯突然說:
「為什麼他們剛剛都不給他們吃東西,現在卻要給他們吃。」
我把鈺雯的問題清楚慢慢重說一遍,一方面要確認我否有誤解鈺雯的問題,另方面希望孩子能去思考鈺雯提的問題。
李察說:「那不一樣啊!」
「哪裡不一樣?」我問。
李察一下想不明白,笑了起來。
「剛剛開始士兵是用要東西的,後來是煮東西大家吃。不一樣啊!」
冠廷出手相助。
「冠廷,你的意思是不是說,剛開始士兵只是跟村民要東西,所以大家不給他們。但是,後來他們是煮東西給別人吃,所以大家願意給士兵東西吃?」我沒有把握的詢問冠廷。
「不是給士兵,是他們煮,送給大家吃。」冠廷清楚陳述。
我恍然大悟。
故事結束後,孩子想煮真正的石頭湯,於是大家商量各自要帶的材料,鈴鈴姊姊將孩子想帶的東西端正寫在黑板上,孩子順著鈴鈴的筆跡,一一往下唸。在想,語文的習得不就在這點點滴滴的生活瑣事上,才得以生骨長肉?
舒晴:紅籮蔔 冉冉:高麗菜 柏諭:金針姑 皓羽:菠菜
冠廷:玉米 玟淇:白菜 昱芃:麵包 柏均:花椰菜
鈺雯:小白菜 奕辰:大白菜 李察:豆腐 育庭:豆子
好幾次李察都說要帶香腸,引起其他孩子的抗議。大家都說香腸沒辦法煮湯,在眾聲喧嘩中,李察改成豆腐。孩子討論的過程中,我沒出聲,看看這些小籮蔔頭如何協商。芃芃的麵包也引起同樣的風波,許多孩子都說麵包不能煮湯,芃芃認為,麵包又不是要煮湯的,是要配湯一起吃的。經她說明,孩子覺得有理,同意芃芃帶麵包。唉呀!同一鍋湯,牽涉到公共福利,孩子注意得很哪!這也是我選擇這個故事的原因。這是一口「共湯」,必須由不同的人,加入不同的素材,才能成為一鍋好喝的湯。一如一個學習場所,也須經由不同成員的加入,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好的學習場。
帥帥帥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