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時可以用力踩踏水坑,濺起美麗的水花。
長大以後,將它送給別人,告訴大家,那雙雨鞋曾經是我的。
並且,可以談論光腳踩在雨鞋裡碎石的刺痛感
和淋一身濕被媽媽罵的經驗。








下雨天,有爛泥可以舀來做蛋糕;
下雨天,可以挖一條長長的渠道,讓水流過;
下雨天,小車有灘頭可以涉過;
下雨天,芒草能夠變成滾動的刷子,把車洗淨。
環境,帶給人不同的活動內容。
孩子不管在哪裡或在什麼天候都可以玩,
只有大人覺得雨天得待在屋內,望著天氣發愁。






雨天,一定要讓孩子穿雨鞋帶雨衣來,
我們無法預料孩子會玩出什麼或想玩什麼。
童年如果少了雨天遊戲的經驗,實在可惜!
孩子想要做車,他們想在凹凸的石子路上拖來拖去。
唉!現在要在石子路上拖車,竟成了奢望。
這群孩子自小隨寶鍊做木工,磨、釘、槌、彎大都可以掌握。
更重要的是,鮮有孩子還沒做就叫「我不會,我不會」。
所有小孩都知道,需要幫忙就來排隊,
大叫大嚷是沒人理你的。








長年的順序感,讓孩子和大人心靈安定。
每個人依自己的速度工作,做完去拉拉看,
故障了再回來修理。就這麼簡單。
我們不要養出用情緒控制別人的小孩!
這群小小孩自我解決的能力和不抱怨的態度,
遠比寶鍊在北市學校任教的學齡孩子好得多。怎麼會這樣?
我想,這跟整體學習情境和成人態度有很大的關係。
我是絕對相信成人以理性的態度育養孩子,
我們的孩子必定不會用非理性的方式面對事情。
人若經常處於詳和而理性的環境,彼此都能享受美好的感性生活,
而這會成為人與人相處的習慣。反之亦然。
孩子總是指著芒草堆那端問著:「那邊是哪裡?」
所謂「那邊是哪裡」,指的是那條隱在芒草叢中的小徑。
從前,這是一片稻田,每年此時,稻浪翻風,非常美麗。
漸漸的,農人老去,無人接續,只能圈出一小塊菜圃,其餘任它荒蕪。
今天孩子都穿雨鞋,我們就去「那邊」吧!








深秋小徑芒花夾道,轉個彎,喔!有香蕉。
暗自慶幸,我們沒有養得孩子連蕉都不識。
圍籬隔板內有火雞和雞,豬在睡覺,沒去吵牠。
我蹲下與孩子等高,所有東西放大許多,
從芒花叢中望去,感覺奇異。
孩子揮舞芒花,這是秋天給人的禮物。
拉出今天做的小車,駛向石子路。雨天的一灘水,給孩子遊戲的靈感。
他們把車拖到水窪中,用芒花沾水,在車身上滾動,說是洗車。
呵呵!這是生活經驗的回映,十年前的孩子絕對沒有這種遊戲內容。






傍晚時分,陸續有大人來接孩子。
「我們在洗車。」孩子說。
有人說:「欸!這樣車輪會髒掉。」
有人說:「你洗了幾部車?」
哦!很不一樣的觀點。
孩子拖著他們的車子散在四處,
他們想用車子載東西,滾動的路面,東西老是掉下來。
嗯!車子功能不同,種類繁多。
相同的基座,可往下發展成貨車、吊車、砂石車或轎車。
寶鍊要他們把車留下,下次依自己想做的,往下進行。
孩子陸續回家,鳶紅著眼眶,不肯搭朋友媽媽的車。
原先以為他不習慣,後來他才嗚咽的說:
「下次來的時候那兩桶水就沒了。」
喔!雨天我們會用各式容器裝水,用來澆花或玩耍。
我們不允許孩子用乾淨的水來玩,在工房時即是如此。
水實在太珍貴了,我們的飲用水已日漸枯竭,讓人心焦。
在家如有可能,存下洗菜洗米洗衣水,用來沖馬桶或澆花。
你將會發現你的生活信念從你的孩子身上長出來。
這兩天連日天雨,遊戲水源豐沛,阿鳶擔心下次沒水可玩。
寶鍊聽了愛笑,答應他下次來時前一天,
預先儲存洗衣水,讓他可以繼續蓋水壩。
噯!孩童單純的想望,每每令人動容。




大地處於白天與黑夜交界處,
濃濃姐姐紮了一束小花,和一塊骨頭,
送給土中的黃狗阿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