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5冬末,孩子在田裡挖到冬眠的昆蟲,驚呼連連,紛紛呼朋引伴蹲踞圍觀,大家對自然的奧秘驚詫不已。彼此詢問:「為什麼有些東西要冬眠?」「冬眠的時候他們在做什麼?」。
春天即將來臨,野地提供給人們極好的循環觀點,若不經解讀與提醒,這些年年來臨的景物,就這樣無聲無息湮滅在腳下,不留下任何痕跡。老師們緊抓自然的時序,希望孩子的學習能與身邊的事與物產生關聯,讓它產生意義。
春天,是萬物騷動的季節,也是聞花看昆蟲的好時候!每年春天,老師都從身邊的花草昆蟲開啟一學期的主題。開學前,教師分頭找資料,將這些自然提供的素材連結上數學、語文、自然科學、藝術等學科,組織成一個有主要方向,但留下縫隙可填空孩子興趣與想法的主題網。這些小詩即是在春季主題進行的過程中,發展出來的文學作品。
閱讀孩子的詩,常讓人心中產生劇烈的撞擊。孩子擁有成人沒有的「眼界」,他們可以看到成人看不見的。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說,孩子是天生的詩人。每當我們這些詩句朗誦給孩子聽時,總看到他們臉上露出奇異的面容,有興奮,有驕傲,帶有些微羞赧。期末,將孩子的作品編成一本花草詩,作為下學期的「共讀兒歌本」。
孩子讀孩子的詩。多麼美麗的經驗哪!
˙花草辭典
酢漿草Oxalis corymbosa DC. (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