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說過;有的沒說過。
請祺挑一本她今天想聽的,做為開端。
她選《艾瑪滑冰記》。
孩子聽故事總有一種神奇的神情,
類似無憂,又似沉醉。
腳浮浮,如在夢中。
故事進到「在牠們往更高的地方走時,
一隻大象說:『你們看這裡的樹,長得不太一樣。』」
「這邊的樹長得尖尖的。」舶呵呵笑說。
「那是聖誕節的樹。」誼接話。
「是松樹。」寬補充。
順著故事的流動,
孩子整理各自的經驗,
歸納入想像中。
故事進入雪境。
「雪」給少有雪地經驗人的初步印象經常是
雪人、雪球和雪仗。
嗯!記得我冰島同學的畫作,常給人一種
如鏡的、冷清的、無聲的感受。
她說,除非你生長其中,否則很難真正感覺到什麼是
冰 天 雪 地。
這就是為什麼我的畫,
經常重複熱帶植物的開開與合合。
這是環境給人的直接感受,
無法教導、無處傳授、無法逃離,也無須閃避。
有如持續低音,在各自生命曲式中,
持 續 嚎 鳴。
說完艾瑪,接著進入孩子的創作故事。
我要孩子安靜聽,不要說話。
我的要求,讓這些小小孩兒持續靜聽一個多小時。
直至說到寬的故事,誼忍不住說:
「他都是畫圓形。」
我注意到,誼也注意到。
這讓我想到《不是棍子》《不是箱子》《小污點》《我等待》這類書,
它們都是以一個單純元素(棍子、箱子、污點、線)貫穿整體。
棍子可以是魚竿,可以是畫筆,也可以是寶箭。
箱子可以是車子,可以是高山,也可以是機器人。
這景象是否很熟悉?
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
就會把積木當作電話、車子或炒菜鍋裡的蘿蔔。
他們透過想像的梭子,
將手中的物件幻化成任何東西。
我們回來看看
寬寬用「圓」的重複,傳達什麼。
蛇躲在山洞裡


蛇在窩裡睡覺


蛇在看彩虹


蛇在看蝸牛


蛇在窩裡生了很多蛋


蛇在開戰車


他的圓,是山洞傳,是蛇窩,也是彩虹。
他將圓,變形成蝸牛、一窩蛋,和戰車。
|電柱|。´・ω・。)ゞエヘ
回覆刪除**テレテレ**(*' '*)**テレテレ**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