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邱惠瑛(指導老師)
吳錚是個沉靜的孩子,愛畫畫,也愛看書。常常一個人喃喃自語:有時對自己說;有時對畫裡的人與物說;有時對書說;有時對作業簿說。一年上學期,有天吳錚在寫數學習作,只見她對著數學作業說:「你今天實在太簡單了,我一下就把你算完了。好啦!這一排圓圈給你一點顏色,讓你們美麗一點!」說著就把那些數學圈圈塗上繽紛的色彩。作業對她似乎只是遊戲,這種現象不是偶發,而是經常。
阿錚腦中充滿各式奇奇怪怪的故事,有時古典,有時現代;有時寫實,有時神怪。好奇阿錚怎麼有這麼多款式不同的故事,這讓我回頭去找:源頭在哪裡?她究竟過什麼樣的生活?果然,阿錚有個每天說故事的好老爸,這個老爸像故事機般,有說不完的故事,一路從東方的︽西遊記︾、︽三國演義︾……講到西方的︽格林︾和︽安徒生︾。阿錚同時有個飽學的老媽,家中藏書許多。一個不斷買,一個不斷說,就這麼製造出阿錚這部小故事機!
阿錚的詩文看似平淡,她用平鋪直敘的冷靜手法,描繪天地間事,非得細讀,否則很能發現箇中滋味。比如︽黑夜裡的星星︾中﹁……房子好醜,星星好多,黑夜好黑,人們不喜歡在黑夜裡走動。﹂又如︽好漂亮的魚︾中﹁……有些魚大;有些魚小;有些卻是胖胖小小的。他們都住在深深的地方。﹂在︽貓頭鷹最愛的夜晚︾中:﹁……。風把樹葉吹得亂七八糟,每天的星星都好少。牠自言自語!﹂請注意看每篇詩文的最後一句,那是整篇的精華,不知這姑娘是怎麼辦到的。來回穿梭阿錚的詩文,輕輕觸碰她的內心世界。她似乎在告訴我們什麼,要我們體悟什麼。
說阿錚不得不提承諺。剛開始阿錚很不能忍受承諺的糊裡糊塗亂七八糟。經常的不是這裡被打翻就是那裡被弄髒,更可恨的是他竟完全沒有惡意,只能不斷道歉,搞到阿錚心煩不已。但吳錚沒得選擇,一個課室就他們兩人,跑也跑不掉。在無可奈何下,他們漸漸發展出一套相容的方法。吳錚和承諺開始學著欣賞性格處在兩端的彼此!後來,每當承諺做出糊塗事時,阿錚就會一面安慰他一面說︰﹁又沒關係,擦一擦就好了,地板又不會吃虧。﹂我想,在這同時,她也得到了安慰。
有時,阿錚會因好奇,加入承諺的混戰,像︽海裡的動物︾︽實驗品︾︽水妖︾︽貓頭鷹的夜晚︾︽城堡︾︽小貓與花朵︾︽好醜的點點︾等畫作,都受了承諺的影響。